• 重庆某预备役高炮师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
    2012-12-13 中国国防报
    “如何打造一支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的国防新旅?”重庆某预备役高炮师开展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时,给全师官兵布置了这道思考题。连日来,官兵们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探讨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和办法。

    ■联系一场讨论,官兵们在学习中认准一个理——

    履行使命不分常备后备

    “如果不是当初起点高,部队信息化建设就没有今天的成果。”该师组织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讨论和体会交流时,师团营连均有官兵联系10年前开展的一场讨论如是说。

    步入新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已作为现代战争的崭新模式出现,并昭示着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如何组织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面对这一全新的课题,重庆某预备役高炮师组织官兵进行了一场深刻讨论。有人说,与现役部队相比,预备役部队是“预备”,只要能够把人员集中起来、按大纲要求进行训练就可以了。还有人说,等现役部队探索出成功经验后跟着学、学着做就行了。对此,师党委“一班人”认为,打起仗来没有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之分,只要你阵地上有炮,你就是一支部队;只要你手中有枪,你就是军人。因此,必须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着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

    通过讨论,该师官兵不仅统一了思想认识,还看到了预备役部队的独特优势——寓军于民。官兵们认为,预备役部队在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上比现役部队更应该有作为!于是,该师协调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围绕增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要求制订目标、进行课题研究,组织训练专网和指挥专网建设方案论证,调整人员、装备预编和分队预建计划,利用地方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快部队信息化建设,组织官兵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

    ■针对预备役部队建设实际,军地领导形成共识——

    通用装备不分民用军用

    “地震灾区”一片废墟,道路和通讯中断,指挥部难以获取受灾现场信息。关键时刻,无人机飞临灾区,抵近侦察,运用微波传输手段很快将远方的现场视频传回指挥部,为制定救灾计划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持。这是日前该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的一个镜头。演练中所使用的无人机及其操作者,均来自一个民间的飞行俱乐部。

    该师政委王树林说:“预备役部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特别注重做实、做深、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对人员和装备的要求都比较高,没有现成的先进装备、没有现役的优秀人才怎么办?当时,一些现役团营连干部的思路陷入困境。该师党委组织大家学习“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着力解开官兵的思想束缚:保家卫国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建设巩固的国防、强大的军队自然而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该师借助地方装备技术和人才资源组织信息化条件下应急应战训练,确保训练的高起点和战斗力的生成提高。他们在重庆市神州飞行俱乐部编组预备役无人机分队,有效解决了战场侦察和信息传输难题;他们组建了网络技术分队,将重庆大学和西南计算机技术公司等8家单位的优秀技术人员和网络技术装备预编进来,既破解了装备难题,又解决人才问题。在野战指挥专网建设过程中,该师借助部队某研究所和重庆市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将动员指挥信息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和野战视频信息网进行深度融合,将城市防空作战指挥系统、动员集结指挥系统、侦查监视系统、野外视频会议系统联接成野战组网,使该师实现了野战条件下纵向互联至分队、横向互通至地方业务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目标。

    该师领导在与编兵地域党委、政府领导同堂学习十八大精神中,体会最深的是:预备役部队通用装备建设没有你我之分。近年来,该师借助地方技术力量将某型雷达成功嫁接老装备,使得集炮瞄雷达与火控计算机为一体的自动化地面防空系统的功能大大拓展。

    ■结合军事训练考核,把学习热情转化为强兵动力——

    训练场上不分平时战时

    连日来,该师各级先后组织年终军事训练考核和演练,广大官兵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以高昂的热情参加训练、以演练就是实战的姿态参加考核,书写了一幅幅生动的信息化条件下练兵画卷。该师师长范宏彬说:“此次考核有效检验了部队训练成果,有力推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按实战要求设置训练内容。在信息化攻防演练中,他们设置指挥所被袭击、信息网络遇切入、指挥系统遭破坏等多个课目,组织部队进行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欺骗与反欺骗对抗演练,并结合防空作战中侦察预警、指挥决策、火力打击等关键性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训练。

    ——按实战要求设置训练环境。在运用野战指挥网组织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演练中,该师从实战要求出发,增加了情报战、电子战等内容,采取模拟对抗的方式,全面检验部队的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能力。演练中,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模拟“蓝军”的配置地域、指挥所、通信枢纽及空中目标,构成立体仿真的对抗环境,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展开侦察与反侦察、空袭与反空袭训练,锤炼部队“动中通、扰中打、抗中胜”能力。

    ——按实战要求评估部队训练质量。他们对部队训练考核和战斗力评估的方法、标准加以完善,以信息获取率、畅通率,执行重要任务部(分)队的到位率、火炮射击命中率和指挥员的指挥控制力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估,严格按数据评定、让数据说话,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有力地推进了信息化条件下部队防空作战能力的提升。

    瞄准战场前沿锻造国防新旅

    ■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某预备役高炮师第一政委徐松南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军部队“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履行使命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这一要求,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随着应战应急的担子越来越重,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任务更为紧迫。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是将预备役部队建成后备力量铁拳的重要举措。预备役部队要积极借助寓军于民的独特优势,进一步研究、建立军地信息化资源融合机制,充分挖掘军地正能量,推动信息技术军民共享、信息基础设施军民共用、战略信息资源军民互补,积极利用地方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成果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升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快速动员和遂行应急应战任务的能力。

    重庆是军工之城、科技之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充分借助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努力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信息化水平。要扎实开展国防动员装备潜力调查,按照军事需求对信息化装备进行预征储备。要在搞好设计、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地方通信公司、科研院所的信息技术优势,按照集成化、系统化、网络化要求,建好军地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控制网络,推进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

    预备役部队要积极把编组的触角向新兴企业、科技密集型行业、信息产业延伸,预编地方信息技术人才,加强预备役官兵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要利用地方的装备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搞好情况设置、战场模拟,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对抗性和实战性,使军事训练更加贴近未来战场,着力锻造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的国防新旅。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