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军民融合建设稳步推进
    2018-12-12 国际在线

    军民融合是统筹兼顾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统筹“富国”与“强军”两大目标重要手段。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融合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已提出军民两用思想并付诸实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党立足世情国情,与时俱进地推动了军民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性的成就。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并为其长期占据全球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巩固和提升国防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需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同样需要把国防基础建设同经济基础建设融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2008年3月,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并入其中,国防科技工业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工业体系和科技体系。中央、军队和地方各个层级根据实际需要,制订、颁布和实施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意见措施,并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促进法》等法规立法议程,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机构、国防科技队伍等组成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这一时期,军工经济加快融入地方经济,一批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军民融合工业园区陆续开工建设,截至2012年底,19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同时“民参军”的成绩也非常显著,不少民用工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被吸纳进武器装备制造和国防工业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西方大国加紧对中国的遏制和围堵。面对强国、强军的急迫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国防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理念入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最终将军民融合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了要“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的要求,为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现在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各个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如“民参军”的准入门槛已大幅度降低,目前已经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主要企业里面,民营企业已经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总数接近了一半。在数量增加的同时, “民参军”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承担任务的领域和层次也不断拓展,相比过去只是承担一般的配套产品,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承担总体的任务。一些民营企业在反舰导弹、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系统、微纳米等前沿领域也逐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综上,推进军民融合是适应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转型的需要,也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指导原则,我们要进一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兰顺正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