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四川绵阳科技城
    2017-10-30 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

    一、基地建设发展情况

    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大型军工科研机构18家,以长虹、九洲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12所,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

    2010年12月,绵阳科技城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按照《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所确立方向、目标和任务,绵阳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资源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加速国防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

    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050亿元,同比增长8.8%;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26.9%;销售收入2165亿元,同比增长9.0%。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示范基地始终坚持打造以科技为先导、产业为核心、创新为灵魂的工业科技城,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企业、园区“三个倍增”计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构建起了政产学研结合的成果研发转化产业化机制。推进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和市属科研单位改制,建立在绵主要国防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联合参与的规划编制和共同实施机制,联合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技术联盟,初步构建起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成果研发转化产业化机制。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构建起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材料新能源和化工环保产业为支柱的“2+4”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了三网融合与物联网、非动力核技术应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壮大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聚集了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注册上市公司7家。加快形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培育了利尔化学、东材科技、九九瑞迪等军民融合型高技术企业100余家,覆盖电子信息、空气动力、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余个领域,初步形成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群体优势。

    三、支持政策与措施

    示范基地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加快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民结合三大产业板块,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的转化。逐步构建起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建立了院(军)地协调机制和交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军地联系会议,定期举办绵阳科技城科技成果交易暨军转民高技术交易会,加快建设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在绵国防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战略合作不断深入。全面推进“三新城”建设。

    四、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绵阳科技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示范基地将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和国发37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源泉、军民融合为特色、开放合作为动力,努力把科技城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力争到2015年,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1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示范基地军民结合产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在军民融合、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到2020年,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600亿元,示范基地军民结合产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建成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型科技城,为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