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9月15日电 李华敏、付文武、周海洋报道:“在高高的山岗上,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是我们的宿营地……”9月13日,置身广州军区某师宿营地,让记者不禁想起了那首熟悉的老歌。
夜色渐浓,宿营令刚下,万人千车瞬间变戏法一般消失在山岳丛林间。
刚刚还在呼啸轰鸣的坦克,眨眼功夫成了一了座小屋。随着驾驶员王京龙熟练操作,坦克炮管依山右转90度成了屋脊,披挂上炮衣和伪装网的坦克车下,能容纳四人休息的天然帐蓬瞬间搭就。车长陈文涛告诉我们,这样的帐蓬四个人搭设只需要2分钟。省时省力,快搭快撤,既利于宿营,又便于战备。
近方山岗上,一个个猫儿洞与新式的单兵帐蓬依山而设,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树灌木丛中,与地表环境浑然一色。 借着皎洁的月光,帐蓬四周的排水沟内,是黑色的草木灰和防蛇药品。连日的长途行军,部队早已人困马乏,帐外山风习习,帐内早已鼾声阵阵。
穿过哨位,在东风运输车后车厢内,官兵也已进入梦乡,新式的行军床依次排开,这种折起来只有吉它大小的行军床携行十分方便,简易的车厢稍一伪装就变成了猫儿洞。
看着官兵大多和衣而睡,记者不禁担忧:此次千里机动,从温暖多雨的南方丛林挥师北上,气候温差大。南方天暖,一顶帐子防蚊,一包蛇药防虫即可。北方却已是秋高气凉,他们将怎样度过?师长李明指着近旁的一个迷彩背包向我们介绍说:“昔日打起背包走天下已成为历史,老式三横压两竖的背包已经被轻便的单兵携行具所取代,一个睡袋重量不足两斤重,却比被子还温暖的多,南方天热暂时用不上都被他们当做了枕头。
宿营地的变化,让记者对5年前的一次野战宿营记忆犹新:两张雨布,一条背包带撑起的屋顶形帐篷,弱不禁风。遇到稍大一点的雨便是帐外大下,帐内小下。能防大风大雨的猫儿洞构筑起来却费时费力。
今晚,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官兵宿营条件却是日新月异。后勤部长刘宝林告诉我们,为了保障官兵千里机动吃得好住得暖,他们还配置了供伪装用的迷彩网和变形遮障器材,加挂了野外炊事车和野战电站,使多个作战单元实现了能打、能防、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