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争在平时、比在平时,贯穿于各项工作,做到季度讲评、半年初评、年终总评。
○坚持横向比建设水平,纵向看进步幅度,不搞平衡照顾和人为保先进。
○坚持分类型评比,分层次竞争,激发不同基础的单位和官兵的参与热情。
——摘自《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总政有关领导就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答本报记者问时曾指出:“在基层单位和广大官兵中广泛开展双争活动,是确保《纲要》落实的有效机制,也是调动官兵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基层内在活力的重要抓手。”这个抓手究竟该怎么抓?日前,记者来到双争经验多次被第二炮兵转发的某通信工程团采访,发现他们准确掌握《纲要》精神,紧密结合部队性质和任务特点,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使双争这一“重要抓手”成了打基础搞建设、抓落实促发展的“有力推手”。
偏让关公战秦琼
好赖自然难评断
一听团领导介绍团队特点,记者就直发蒙:全团安装、勘测、通信、保障专业工种有30多个,1/3的单位在营区、2/3的单位在工区,部队分散在12个省的29个工点上,最少的点位只有4个人……
“各连队编制构成不同,任务属性不同,可双争评比标准却一样,我们就曾为此‘吃过亏’。”钻探连连长王浩告诉记者,他们连曾在工区执行一项国防施工任务,当工程以合格率100%完成后,双争评比名次却成了全团倒数第一。原因是按照团里制定的统一的打分细则,连队因施工繁忙几项活动没能按时开展被扣了分。
此后,为了真正评出动力、比出活力,这个团认真领会《纲要》精神,在“类型”和“层次”上做足了文章。他们针对部队特点,研究制定了《双争评比量化细则》,把单位、人员分成工区和营区类型、主战和保障类型。对于营区部队侧重于考察军事训练、战备工作、宣传教育等12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工区部队,则侧重于国防施工、安全管理、思想管控等9个方面;还根据卫生队、服务中心、修理所等单位特点制定了《服务保障单位评比标准》。
团长杨大公说:类型划清了,层次也不能乱。他打了个比方,100公斤级的举重手战80公斤级的举重手,肯定次次夺冠,因此必须让先进和先进比、中等和中等比。在刚刚结束的双争半年初评中,去年进入先进行列的4个连队同台竞争,最后一名被淘汰出局;中等的5个连队中的第一名,则晋级到先进的“预备队”中。
除了和别人比,还要和自己比。记者在评比细则上看到两个词:同比、环比。团机关同志介绍说,每个基层单位都有双争档案,上个评比周期的水平和本次评比周期的水平要比较,去年同期进步幅度和今年同期进步幅度也要比较,退步的还要警告、降级。
“如今,竞争公平了,官兵干工作的劲头更足了!”王浩高兴地说。
一言堂变群言堂
裁判多了更客观
采访时,正逢该团按照《纲要》要求组织先进连队的半年初评工作。线路三连长年远离机关在外施工,有几项日常工作落后其他连队,机关所打分值自然低了点。可是在综合排名榜上,记者却惊奇地发现该连总分名列前茅。
机关认为表现平平,排名为何还靠前?一本厚厚的《双争评选组织实施细则》解开了记者心中的谜团:在分值比重上,机关占50%,工区前指和营党委占30%,连队自评占10%,官兵反映占10%。
团政委王启平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一是防止机关凭一时一事、亲疏远近来打分,减少了“吹黑哨”的危害;二是工区前指和营党委直接和连队打交道,给他们话语权评判更真实;三是给连队和官兵自己陈述的权利,既可总结优长又能发现不足。
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后,警通连指导员杨青闯坦言他们连队受益匪浅。去年先进连队评比中,机关有人提出,天天在院内站岗的连队哪能出什么新花样,不管是进步幅度和所作贡献都不能和施工连队比,结果警通连总体评价较低。而在今年半年初评中,因为多方参与评判,警通连不仅全面建设得到广泛认可,其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的做法因契合《纲要》要求,还被加了5分,一下子跃居前三名。
联合考评跨建制
流动人员不吃亏
朱少锋是线路三连一名二级士官。作为技术骨干的他,长年在工区配属其他连队工作,贡献突出。朱少锋没想到,那年年底他在自己的老连队参加年终总结,不仅优秀士兵总评时排名倒数第一,连晋升二级士官的民主测评也排名倒数第一。品质优秀、技术精湛的战士遇上了“滑铁卢”,心里自然难受。而参与投票的官兵也有委屈:长年不在连队,思想作风、专业技术等方面都不甚了解。
像朱少锋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汽车连排长张俊苗告诉记者,他们连有60%的战士长年在各工区配属外单位工作。团司令部一项统计表明,新的施工模式打破了原来的编制体制,各单位间人员流动频繁:编制隶属一连,工作可能在二连;今天在一营,明天可能在二营。不少战士辛苦干了一年,评功评奖却“两头都不管”的现象较为普遍。
士兵是基层的主体,能不能把优秀士兵的评选工作做得科学合理、扎实有效,直接影响到战士们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基层建设效果。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团经过广泛调研,对优秀士兵评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大胆改革。
细分名额指标。他们将《纲要》规定的指标细分成为义务兵、初级士官、中级士官和高级士官等层次,合理确定评优比例,形成“人人有机会、层层争起来”的良好局面。
建立跨建制联评机制。针对人员跨建制流动的实际,出台了《分散流动中优秀士兵评选细则》,作出了“原单位评选,用人单位推荐”的规定。用人单位党组织每月向原单位通报个人表现,并由用人单位进行季度讲评、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人员流动时,用人单位填写“优秀士兵评选情况表”,由下一个用人单位继续考察评选。
不少战士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机制,我们配属到再陌生的单位工作也不会吃亏了!
基层机关都受益
双争才有高效益
在该团双争半年初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见不到“白热化”的竞争场景;相反,大家结成互帮对子,相互学习了起来。
在这个团,各单位的工作亮点不允许成为“独门绝活”,必须拿出来共享。记者看到一条规定:季度评选时被评为先进的单位,要与后进单位结对子,下季度达不到帮带要求的将被扣分。
一边争先进,一边告诉对方如何才能成为先进。警通连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的经验受到上级表彰,他们与在工区的几个连建立了共建关系;安装一连因为人才培养工作出色,他们与线路连结成了对子……
除了连队之间的精诚合作,机关与基层、双争评委与受评单位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团里要求,检查者不能光夹着本子记成绩,更要拿着“放大镜”找问题,每一阶段评比结束后,必须向团党委汇报发现的问题。每个评委都要结合本职工作,把基层存在的问题按时限划分短期、中期、长期,组织或配合业务部门制定整改目标、实施跟进指导。一年来,有2名机关干部因在双争评比中不能及时发现基层问题、不能有效帮带基层整改而受到了通报批评。团后勤处处长钟恒权说:“以前双争我们只是当裁判,打打手势,吹吹哨子;现在不同了,集裁判员、巡视员、监督员、教练员于一身,一点也马虎不得!”
“发现问题——拿出方案——指导帮带——跟踪问效——发现新的问题”,在这个团,双争的各个环节组成了一条紧密的链条,带动着整个团队发展车轮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