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来,第二炮兵某基地因任务需要共组建过50多个临时单位,这些临时单位大都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究其原因,是有一个过硬的临时党支部。然而,也有少数临时党支部作用发挥不显著,影响了任务的完成质量。
如何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作用,把“临时角色”扮演好?5月下旬,笔者对该基地临时党支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名干部有过多年指导员的任职经历。去年10月,上级机关抽调他到一个施工的临时单位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本想干出点成绩来,可由于有10多个单位官兵混编在一起,各个单位的人员“各自为战”,这让他感到有劲无处使。渐渐地,他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一名临时党支部书记变成了普通带队干活的干部。由于没能把参加施工人员的心凝聚起来,工程延期了15天才完成。
笔者发现,类似情况在一些临时单位也有发生,这就是临时党支部书记角色迷失带来的“常见病”:临时党支部没有凝聚力。少数临时单位在党组织建设上只愿意做“成本低、见效快”的表面工作,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做“打基础、利长远”的长期谋划,这样一来,即使做出一些“短平快”的成绩,临时党支部也是处于基础薄弱的状态。
临时党支部大多扮演着“临时角色”,笔者认为:临时党支部按照临战要求“演戏”,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认真搞好角色定位。临时单位组建时间短、工作任务重、人员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临时党支部要克服临时观念,确实当起“家”来,针对临时性特点,找准开展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确实把准职责权限。严格按照《政治工作条例》、《军队支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既不能通过制定“土政策”、“土规定”来强化临时党支部的职能,也不能因职权受限而自我弱化。
积极拓展工作思路。临时党支部建设很少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大多时候需要因时因势而变、因人因地制宜。只有勇于探索,才能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找到适应临时工作特点的党支部建设发展模式,打造出坚强的一线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