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安县6月17日电 张文萍报道:笔者今天在二炮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在北川这片被称为“信息孤岛”的废墟上,通信保障分队开创性地联起一张四通八达的通信指挥网,确保了救灾任务的指挥畅通,快速高效的应急机动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再一次得到实战检验。
接到抗震救灾预先号令后,二炮快速快速启动二炮防范自然灾害指挥通信保障应急机制,组成司令部机关各处和直属通信部队边收集灾区情况边修定通信保障方案,不到1小时,数种手段保障的二炮北京抗震救灾指挥部通信枢纽便开设成功。5人组成的通信保障小分队,随二炮第一批救援部队空中和公路机动进驻救灾现场,并迅速开设了卫星通信,确保第一时间抗震救灾一线与北京二炮坑震救灾指挥部建设联系。
为了确保抢险救灾任务变更中实现通信畅通无阻,他们充分发挥过硬的作风实施伴随保障。在执行老鹰山堰塞湖排险、老虎嘴道路抢通、四次艰难探路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都表现出通信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负责二炮抗震救灾通信保障任务的二炮通信部副部长赵和钦,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和战士们一样背负着25公斤的通信装备,在处处都是滑坡滚石、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山路上经常步行往返20多公里,指挥和带领官兵在最危险的地方,安全顺利地完成一次又一次通信保障任务。抢险救灾部队走到哪里,指挥通信网就及时、准确、快速地保障到哪里。
灵活多变,转换自如。他们根据抢险救灾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指挥通信网络结构,地形变了,保障手段因地制宜跟着地形环境和形势任务变。适应机动灵活多变的指挥需要,做到“任务转换我转换,任务变化我变化”,确保了指挥部对上、对遍布灾区四个县市数十个抢险救灾部队的指挥通信畅通。让人至今记忆深刻的是,6月10日老鹰山堰塞湖上,现场指挥通信保障平台在湖坝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展开,多种通信保手段同时亮相,一会儿是对讲机的紧急呼叫,一会儿是海事卫星显威,首次使用无线图像传输器还把现场声音和图像一并清晰地传回了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