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敌”电磁袭扰 大批军车东奔西突陷混乱(图)
    解放军报


    参演官兵对装备进行隐蔽伪装

     

    演习中的我军装甲部队


      3月中旬,某大山腹地,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第二炮兵某工程技术总队野外实兵实装演练拉开帷幕。


      演练现场,发电机马达、电钻风镐的轰鸣声伴着隆隆的枪炮声、空中“敌机”的呼啸声,此起彼伏。各个施工现场,警卫部队枪口、炮口喷出烈焰,与施工部队气焊枪的电弧光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在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对抗更加激烈。“蓝军”频频发动电磁袭扰,部队战时工程保障车、流动物资器材供给车、通用装备抢修车、发电车的车载电台被噪音覆盖,迟迟接不到指挥部指令。一时间,各种车辆东奔西突,好不忙乱!


      按下葫芦浮起瓢,参演官兵好心焦。为防备“敌”电磁脉冲炸弹袭击,“红军”刚刚对指挥所实施屏蔽,网上“蓝军”又发来密集的“电子炸弹”。


      这一突发情况,立刻把“红军”逼了个手忙脚乱。就在此时,枪声大作,一股“蓝军”特工队员好像从地下冒出来,向红军“中军帐”发起猛烈攻击……


      野战帐篷内,战况不断跃上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屏幕。笔者看到,施工现场哪个部位受损、受损程度如何,均根据战况实情随机显示。随着键盘敲击声,各级指挥员紧急下达一份份作战文书、作战方案和保障工作指示,豆大的汗珠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为期3天的演练,“蓝军”全程电子袭扰。防卫战斗、伪装防护、工程保障、电子防御、心理干预……一个个新课目登场亮相。从收拢集结、机动转进、野战宿营到野战救护、抢建抢修和伪装防护,20多个课目都是随机下达,都要展开激烈的电磁对抗。


      角逐信息化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在考核现场,笔者发现,考核组列出长达300余项的考核细则,小到发报员的手法技巧、单个台车的架设时间,大到与第二炮兵指挥网络、战区通信沟通时间,都有明确的打分标准。在现场指挥的总队参谋长袁德华告诉笔者,此次演练紧贴信息化战场特点,初步摸索制订了战时导弹阵地应急抢修预案20余套,初步实现了战时抢修阵地所需的各类技术参数、需要投入的人员和装备等数据快速自动生成,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整体作战能力明显提高。(樊祥胜 康安友)


      指挥员点评——电磁防护:工程兵的新课题


      ■总队参谋长 袁德华


      当年,北约军队对南斯拉夫空袭时,十几名南联盟军人正在一个偏僻的山谷坑道里施工。他们坚信,对方根本找不到这里来轰炸。然而,一天晚上,一颗智能炸弹从天而降……


      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改变了现代战争的面貌。这个真实的故事,或许能够解释我们为什么要组织这场演练。作为工程兵,官兵们过去最大的“敌人”不过是塌方险情。如今,一场演练让官兵们明白:在现代战争中,不仅我们负责的工程要考虑电磁防护问题,施工部队本身的组织指挥也会遇到强敌电磁袭扰,必须紧贴战场实际提高电磁防护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心里才能有一本科学的“练兵谱”:明天的仗怎么打,今天的兵就怎么练!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