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6月28日报道] 近年来,较高的作战速度和高威胁水平突显了非装甲车辆的弱点,非装甲车辆的防护问题已引起重视。各国军方开始寻求较好的防护与降低车辆有效载荷和机动性之间的平衡。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战经验有助于推动非装甲车辆的防护进程。美国装甲控股公司在1995~2002年期间每年使用800吨弹道防护材料,到2005~2006年期间每月使用1400吨弹道防护材料。同样,以色列Plasan Sasa公司装甲溶液的生产体积在2000~2005年期间增加了10倍。
总体上说,各国对现役和未来非装甲车辆的防护方法有很大不同。美国推出了A/B防护组件方案,其中A组件是车辆在生产时期需要安装的固定组件,而B组件是散装防护组件,可根据需要安装。美国斯图尔特·斯蒂文森公司开发了低信号装甲驾驶室(LSAC),用于中型战术车族(FMTV),目前大约交付了2100套。LSAC的最新型式是可空运的LSAC-H,预计未来生产的FMTV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将安装LSAC-H。以色列Plasan Sasa公司开发了用于美国中型战术车辆替换(MTVR)的先进装甲防护套件(APK)。德国MAN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为传统卡车提供3级弹道防护和反坦克地雷爆炸防护驾驶室的公司,后与克劳斯-玛菲?威格曼(KMW)公司联合开发了全钢集成装甲舱(IAC)。瑞典Scania公司为瑞典陆军提供了可防90式轻武器和/或反坦克地雷爆炸的防护组件。法国雷诺卡车防务公司开发了可互换的装甲驾驶室。还有芬兰Sisu公司也开发了弹道防护驾驶室。由此可见,目前各国非常重视非装甲车辆的防护,且装甲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王桂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