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5年交通部启动了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将建设31个省级、5个计划单列市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一类结点)以及各主要港口和交通企事业单位(二类结点)的交通行业信息专网,为交通行业各种管理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整合利用提供安全可靠、高速传输的网络基础平台,从而使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产生质的飞跃。由于交通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的带动,2005年交通行业IT市场出现持续增长态势。交通信息化投资的快速增长,对于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CCW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交通行业IT投资总额为121.74亿元,同比增长15.6%。2006年交通行业中间件软件预计将增长20.4%。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轻轨因使用的铁轨、机车重量较轻和载客量较小而得名。2000年,国家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武汉轻轨已经开工建设的是一号线路一期工程,西起宗关,东至黄浦路,全长10.13公里,设高架车站10座(依次为黄浦路、三阳路、大智路、江汉路、友谊路、利济北路、崇仁路、硚口路、太平洋、宗关)、指挥中心1座,初期配置车辆52辆,客运能力为单向1.14万人次/小时。路轨、车站均采用悬架,设计时速80公里。
此次武汉轻轨自动售检票系统采用了东方通的消息中间件,该系统是运用现代交通控制、信息管理理论,综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图像处理等技术,建立高度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将大大的提高武汉轻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基于东方通TongLINK/Q的武汉轻轨AFC数据采集系统
1. AFC数据采集系统目标
数据采集系统作为武汉轻轨AFC中的公共数据传送平台,提供从闸机—>车站计算机—>中央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功能,为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 AFC数据采集系统功能
数据传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交易原始数据上传,包括从车站—>清算中心上传的收费原始数据、票据信息等等。
·车站班次统计数据上传,包括从车站—>清算中心上传的统计、交易修正数据。在收费员换班时将数据上传,用来进行收费中心的班次结账、冲账、对账、平账业务。
·车站运行参数下载和对时,包括从清算中心—>车站下传的维护系统参数(收费员名单、费率表、黑名单等)以及保证时钟的正确统一。
3. 东方通TongLINK/Q为AFC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企业级应用平台支持
消息中间件为数据采集系统提供的企业级应用平台的支持
·数据的可靠传输:采集系统中传送的数据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数据在传输时需要保证可靠传输,不能丢失。
·保证系统的处理效率:采集系统的收费站较多,并发处理较大,中间件应能够很好管理系统,保证系统处理效率;另一方面,系统也要保证网络传输的效率。
·高可用性:采集系统需要7×24的连续不断的运行,系统需要保证高可用性。
·动态扩展能力:采集系统的扩展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节点的扩展,包括服务处理节点的增加和采集点的增加;另一方面采集系统的处理范围的扩展。
·数据压缩:为了提高传输速度,中间件应能够提供自动压缩功能。
·跨平台
·网络适应能力。在采集系统中,网络类型可能有多种,如:DDN、ISDN、GPRS等。
4. 东方通TongLINK/Q的部署
示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