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半导体教父”张汝京:中国半导体只缺人才
    2017-10-09 eepw

    张汝京在中国半导体行业中耕耘近17年,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业内誉为“中国半导体教父”。在近日举行的“集微半导体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给张汝京颁发了终身贡献奖。

    张汝京先后在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等地主导建立了20多家晶圆厂,2002年创立中芯国际,2004年搭建了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从建厂到上市的4年时间里,中芯国际在全球十大晶圆厂中排名第四,成为大陆晶圆制造企业的领头羊。2009年,他离开中芯国际,决定几年内不再从事半导体行业,于是他尝试过LED、硅材料等领域。2014年,他又协助创办了新昇半导体,填补了国内微晶圆的空白。

    影响终生的三份工作

    站在台上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提起半导体行业,张汝京饱满热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起挫折,他显得云淡风轻,淡定而睿智。

    在职业生涯的起点,有三份工作对他影响至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化工厂里做工厂运作工程师,从工头做起,带教15个国外技术员。当时工厂里只有他一个亚洲人,免不了受到一些偏见影响。那段经历让他明白了,带外国工程师要以能服人,而中国人则更崇尚以德服人。

    第二份工作中,老板要求他将液态氮的挥发时间从4个月延长到10个月,经过一年的日夜钻研,他发现只能延长到8个月,但老板仍旧给他升职颁奖。老板说:“我从没奢望你能延长到10个月,翻一倍已经非常了不得。”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一个企业管理的诀窍:带员工的时候,不妨给他定一个高一点的目标。

    对他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家公司是德州仪器(TI),在停职留薪的情况下,TI供他读完了SMU(南卫理公会大学)的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以至于后来,他在中国建厂设公司时也极力推崇这一员工福利。为了留住老员工,吸引海外员工,中芯国际在各地工厂建双语学校,建社区,用成本价将房子卖给员工,“当工程师有了工作,配了房子,高高兴兴结了婚,一生小孩,孩子读了我们的双语学校,至少15到20年不会跑掉,这种投资是非常值的。”

    如今,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不缺资金,不缺市场,也不缺政府支持,缺的是人才。张汝京给出了一个建议,最好是引进国外的老师傅,培育国内的新手,壮大自己的人才库,设立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中国半导体行业往何处去

    自2014年9月至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387.2亿元,企业、地方产业基金规模累计超过5000亿元的佳绩,以半导体为核心的中国电子产业正步入大发展的战略变革期。

    过去一年,包括汇顶科技、兆易创新、富瀚微、圣邦股份、国科微、韦尔股份等多家集成电路公司登陆中国A股市场。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上市IC设计公司超过20家,有70家半导体和元器件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半导体以及手机产业链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中国IC概念股已经形成并将逐渐壮大,如果说过去五年是中国手机概念股成长壮大的五年,相信未来五到十年IC概念股将迎来巨大的爆发周期。

    国内半导体晶圆厂遍地开花,张汝京客观地从两面看待。从乐观的角度出发,目前晶圆厂的增产远未达到饱和的地步,未来若出现过剩的趋势,可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手段来化解。从谨慎的角度出发,遍地开花的结果很可能变成哀鸿遍野。他强调半导体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慢回报的行业,更需要有经验的一流人才团队。各地政府需冷静、理智地来发展半导体产业。

    收购是国内半导体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为了快速获得产能、技术、人才、专利保护等,收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张汝京认为,并购完成前一定要悄悄进行,切记树大招风。并购时,要注意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当地的法律约束,每一件事都要合法合情合理地进行,不要走捷径。

    张汝京一直非常推崇在中国发展CIDM工厂,也就是共享共用式IDM(整合元件制造商)。上下游的公司结盟成立一家CIDM公司,投资人便是公司第一批客户,产能分配可以内部协商,产能过剩时就发展其他客户,进可攻,退可守。当年,德州仪器和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佳能、惠普共同成立了TECH公司,公司从第二年开始,几乎每年都盈利,后来德州仪器离开半导体行业时,将这个公司卖给了美光。

    前一段时间,张汝京在新昇的工作告一段落,继续担任董事一职。接下来,他最想做的是,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中国开启CIDM项目。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