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时想穿便鞋,打仗时还能穿吗?”“课堂与战场差距到底有多大?”皖北某训练场,飞沙走石,训练间隙,一场实战化大讨论正在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某学员队火热进行。
“一切为了打胜仗!”讨论过程中,该队队干部瞄准实战化训练“弹着点”,围绕“课堂连接战场”的战斗理念展开讨论,对学员进行“思想清淤”,达成了“以战斗力为标准”的共识。该队教导员周剑说:“‘准军官’是战斗员,更是带兵人,只有在指挥打仗方面做好功课、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成为敢打必胜的利刃钢刀。”
针对学员组训能力不强、指挥能力不足等短板,该队“对症下药”,组建了6个模拟排,鼓励学员走上台前,轮流在模拟连排干部岗位上加钢淬火;邀请5名“铁甲教头”走进连排“包干”辅导,为学员传经送宝;举办“经验交流会”,让指挥精英、训练小教头传播经验、分享感悟。
思路明晰天地宽。一次演习时,只见指挥员挥动手旗,战车轰鸣,嘶吼着离开出发线,该队学员驾驶坦克在障碍物中间“闪转腾挪”,干净利落地通过了考验。
“通过这种近乎实战的训练,让我从‘指挥菜鸟’一步步成长为掌握‘指挥金钥匙’的模拟连长,除此之外,我的成长还要得益于队里日常性的战斗精神培养。”在演习结束后的表彰大会上,学员张亚飞由衷地说道。
无日不治兵、无时不备战。该队时常通过不定期组织拉动、全装开展训练拉紧学员的“战斗神经”;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资源,建设模拟作战研究室,将野战沙盘、红蓝对抗、兵棋推演等课目带到学员身边。透过滚滚硝烟,将战斗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员每天的训练生活。
除了用铁律熏陶学员“剑之气”,该队还将学员作风养成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考评体系;邀请优秀毕业学员回队交流;每周张贴“龙虎榜”,树标杆、立榜样、找典型……一套“组合拳”打造出极具特色的战斗文化氛围,砥砺出“准军官”的血性豪气,坚定信念铸牢“剑之魂”。
同时,该队党支部牵头“搭台唱戏”,定期为学员举办“军史小讲堂”,推送“红色故事”,每周教唱“红色歌曲”,从“听记背”到“读讲传”,激发学员扎根边防一线、投身强军实践的责任感。在全队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谈心交心、邀请优秀毕业学员返校做交流等活动,深度挖潜学院“铁甲文化”,赓续优良传统,铸牢不变军魂。
学员朱磊在得知今年毕业选岗时,该队30余名能力素质过硬、综合排名靠前的“铁甲精英”主动向队党支部递交了赴边申请书,综合素质排名第一的学员曾圆自愿申请去西北边陲的岗位后,无比激动地说:“我以后也要像学长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