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挥学院中青年政工干部培训:计算机玩不转淘汰
    2014-12-15 解放军报

    作为院校调整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三分之二的院校担负任职教育培训任务,每年开设上千个班次、培训员额十万之多,任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目前各方反映看,相关院校尽管作出了很大努力,但这条路还没有完全趟开走顺。为此,本报推出“聚焦强军目标·任职教育深度透析”专栏,从顶层设计、育人眼光、思维模式、改革路径等方方面面,探究其中的矛盾和问题。

    首篇关注的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中青年政工领导干部培训班”,至今已连续开办3期,学院作为“品牌班”来打造,作为“示范班”来牵引,不少探索和做法值得一品。

    学员入口

    选拔门槛高,入学不轻松——

    把值得培养的人才选进来

    “报告!我叫付强,现任干部部调配处处长,下面我述职……”晚8时许,付强的面试正式开始。

    台上,学员述职、口试;台下,由学院领导、系领导、第二炮兵机关干部、专家教授等10人组成的考核组现场出题、打分。

    4分钟左右的述职结束后,主考教授依次给付强出了3道题: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学哲学?第二炮兵实战化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谈一谈你对国防生培养的看法。

    刚开始,付强有些发懵。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结合自己曾担任过选培办主任、科干处处长的经历,有条不紊地回答起来。

    答毕,退场,付强出了一身汗:“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考试!”

    这个让学员紧张、出汗的考试,就是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中青年政工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入学考试。据悉,自2012年开班以来,他们已连续开办了三期,着眼培养造就具有第二炮兵特色的新型政工人才,严把入口关,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进来。

    该院领导介绍说,以往类似的培训班,学员都是部队推荐入学,学院一般不再进行考试。而这个培训班采取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录取。一是条件过硬:第一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本科,本单位的后备干部,年龄不过杠,任职经历不能少;二是素质过硬,面试、笔试、口试一样都不少。

    “这样把关的目的就是把值得培养的人选进来。”曾经多次参与组织入学招生的学院干部处处长燕建田说:“过去,有的班次的学员还在培训,本单位已确定其转业。还有一些单位的优秀人才往往因为走不开而不推荐、来不了,因此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公差学员’,造成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个班彻底杜绝了这一现象。门槛一抬高,挡掉不少人。入学考试,谁考不知道,考啥不知道,目的不是把学员考倒,所有的考题都是紧贴学员的岗位、职务,应知应会的。面试,侧重考学员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笔试,要求在微机上独立操作,重在考学员的认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考学员的知识积淀、思维能力。

    考试现场,尽管这些学员要么是旅团政委,要么是政治部(处)主任,要么是机关处长,却没有不紧张的。有的说错了报告词,有的心里打鼓,满脸是汗。

    第一期笔试,有位团政委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无法答题,举手问:“我能不能手写?”主考人员当即说:“你可以走了。”随后被取消入学资格,理由很简单:一个连计算机都玩不转的干部,还有什么资格领导单位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

    某基地政治部秘群处处长邓志良,第一期考试,普通话不过关,面试时紧张打结,成绩不理想,遗憾而去。回去后,他对着镜子练口型、练发音,踏实准备了一年又来考,最终如愿被录取。

    前前后后三期培训班,部队推荐入学118名,经过考核仅录取72人。

    课程设计

    方案“六堂会审”,课程问计学员——

    向部队靠拢从每堂课做起

    采访期间,一张培训班课程设计问卷调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您对现开设课程的意见建议”一栏中,几乎每个专题内容后面都填写了明确意见:“可增加课时”“建议合并”“建议取消”“建议适当压缩”……

    这是第一期培训班结束时,学院向毕业学员发放的问卷调查。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意见和建议绝大多部分都被采纳,第二期培训班的课程也因此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曾经参与方案制定和课程设计的政工系政委沙永金,在院校干了近30年。他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吃紧,各级领导和教员都有一种寝食难安的感觉。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方案和课程出笼的前前后后。

    培训班开办之前,指挥学院成立了由政工系领导、教研室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培训方案课题组,几经调研,历时近两个月拿出了初步方案。随后,这个方案又经系党委、学院专家组、学院领导、第二炮兵机关、第二炮兵主要领导层层把关,每一次都是反复修改数遍,方案才最终敲定。

    敲定后的方案,培训班仍然可以根据学员的意见随时进行调整。用培训班领导的话说“内容不行换内容,教员不行换教员”,反复改进的目的就一个:让课程设计更加贴近现实、贴近部队、贴近学员,彻底改变以往培训中“学了的用不上,能用的又学不到”的尴尬窘境。

    比如,有学员反映,我们虽然是来自旅团一线的政工干部,但在学习马列经典上还有短板,还有缺课。第二期课程设置立刻增加了“共产党宣言”“费尔巴哈批判”“谭政报告”等内容。

    比如,有学员反映,我们属任职培训,应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培训班随即增加了赴井冈山、上海、红安等地的现地教学。

    再比如,有学员反映,有关学习贯彻《党委工作条例》提高党委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专题内容针对性不强,有照本宣科现象,学院立刻调整了授课教员,改为有过部队代职经历的孙金祥教授主讲。

    学员需要什么教什么,什么管用就学什么。三期培训中,教学专题由首期的110个调整到二期的76个,第三期又调整为65个,课程调整面达30%,授课内容更新率达40%,课程设计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精练,学员觉得越来越解渴。

    第三期培训班学员、某旅政委刘润然说:“这种一切以学员需求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与岗位结合紧,学起来很带劲,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增强了自信。”

    组训模式

    课堂内外互动多,一处一景皆是课——

    育人眼光有多远,课堂半径有多大

    第三期培训快结束了,学员李进党打开在校园网注册的邮箱,在他的结业研究报告《按照打仗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文中,又看到了熟悉的改动标注。

    为李进党修改研究报告的是政工理论教研室教授王智华,也是李进党培训期间的导师。

    为任职教育的培训学员建立导师制,在指挥学院建院历史上还是头一份。开班之初,学院选派14名正、副教授与学员结成对子,1名导师带1至2名学员,负责对学员课后学习、报告撰写、研讨交流和成果运用提供指导帮助。

    导师制仅是这个培训班改进组训模式的办法之一。为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课堂转”的组训现状,这个培训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授课辅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员主讲与学员研讨相结合。除主课程外,大量的是“小班研讨”“学员论坛”、现地见学。同时邀请军地院所18名知名专家教授来院授课,力度之大,在学院历次培训班上都是少有的。但院领导依然认为做得还不够,组训模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中青班”宿舍,《开国英雄的红色往事》《星火燎原》等红色书籍,不仅是学员的“标配”,也是他们的最爱。学员张贺说,在这里,追根溯源重温那段红色历史,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是每名学员最深刻地成长记忆。

    一处一景皆是课。听党校教授作党课辅导,听红军后代作传统报告,在中共一大会址、在湖北红安、在井冈山、在上海浦东新区……在学习原著中寻根悟本,在现地感悟中洗心除尘,在纵横对比中坚定信念,在思索沉淀中强化担当。

    眼光来自于历史,来自于书本,也来自于世界。育人的目光有多远,课堂的半径有多大。

    2014年5月,第三期“中青班”学员走出国门。面对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学员们且行且看、且看且思:“大山能遮住我们的眼睛,但遮不住我们的眼光。这种学习方式太给力了。”

    教学管理

    一举一动都在考,一言一行都是分——

    用制度的刚性赶走司空见惯的弹性

    集合晚了1分钟,对师团干部学员算多大个事?但在“中青班”就算大事了。

    学员张银昌说,井冈山现地见学期间,因山高路滑,紧赶慢赶,集合时还是晚到了1分钟,不仅被带队领导狠狠批了一顿,考勤表上也被记了一笔——扣分。

    标准高,执行严,是这个培训班教学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学员们形象地说,在这个班学习生活,一举一动都在考,一言一行都是分。

    记者专门翻阅了这个班《学员培训评价量化指标》考勤表,学员在校培训情况评价由学习成绩、学习研究和辅助教学活动、现实表现等3类指标构成,总分值100分。

    比如,学员完成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报告,并通过答辩的得2分;还比如,未请假不参加集体活动,每次扣0.3分。

    总之,大到课程考试、体能考试,小到参加班里研讨、撰写现地教学活动体会文章、出操、请假、卫生检查,事事有规定,项项有分值,以致于有的学员感叹道:“参加过那么多培训,从来没有这么严格过。”

    建立学员档案卡,对学员上课考勤、研讨交流、请假销假等进行量化管理,适时讲评通报。用学员的话说,从起床到熄灯,都有条条杠杠在约束。

    这个培训班一直把健全培训机制、狠抓教学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从教学组织体系来讲,就分了三级:第二炮兵政治部领导及相关二级部部长负责顶层设计、系统筹划;学院对课程设置、组训模式、教学管理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把关;系队则具体实施教学和组织管理。从对学员综合评价来说,有“五听”、“五查”,即,采取听系队领导意见、教员看法、班组评价、个人述学、学员互评等,了解学员理论学习情况;通过查学习笔记、课后作业、发言提纲、研讨论文、咨询报告等,考察学员分析思考能力。

    学院领导介绍说,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在对学员知识学习、创新研究、现实表现、思想行为等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学员的同时,还从综合表现、素质优长、能力不足、发展潜力、培养建议等方面,对学员任用给出特别优秀、优秀、合格三种鉴定意见。这个鉴定要传给本部队和第二炮兵干部部门,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教学氛围

    教员教之不易,学员学得辛苦——

    教和学也是打仗,容不得半点懈怠

    “给‘中青班’上课真不容易!”

    讲完“《孙子兵法》及其当代价值”专题内容,副教授徐士友长出了一口气。

    徐士友研究《孙子兵法》多年,对其中的内容如数家珍,是学院讲这堂课的头号人选。起初,听说要给这个培训班讲,徐士友很兴奋,他觉得凭自己多年的积累,讲不差。

    孰料,徐士友试讲时就被“卡”住了。理由是:学术味太浓,与现实问题结合不紧。

    后来,学院特意把他送到国防大学跟班听课,现场学习相关专家的授课技巧。同时,徐士友还利用有关专家来学院交流的机会,当面请教。在此基础上,徐士友又重新备课、试讲,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多月,才总算过了关。教员都知道,给这个班授课的教员必须过4关:教学组、教研室领导、教学督导组、系领导。

    有一名副教授讲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为了备好课,一连在办公室住了一个星期。学院在授课验收时,觉得授课内容单薄,车轱辘话太多,生动鲜活的东西太少,几经周折,还是换了另外一名教员。

    每期培训班,学院都坚持安排院系政工领导、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承担授课任务,无论是谁来授课,心里都直打鼓,生怕讲不好。

    政工理论教研室教授王智华,从事党的创新理论教学30多年,有些理论知识闭着眼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就是在千余人的大堂课上,他也是侃侃而谈。然而,在他登上这个培训班讲台前,仍然坚持一个内容重新备一次课,比以往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精力。

    为啥?王智华说,一来这个班的教学标准高,二来学员素质高。课讲差了,领导不满意,学员提意见,有时当场会把教员弄得下不来台。

    教员教之不易,学员学得辛苦。学员张银昌说,4个多月时间,要学几十个专题内容,要通读包括教材在内的50余本书籍,完成12次各种研讨交流,应对10次各种考核考试,紧张得双休日想睡个懒觉都不行,既没时间,也睡不着。

    “中青班”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学院的一景,尤其是学英语,年龄稍大一点的学员感到很吃力,就特意在英语单词后面注上汉字,反复朗读反复练习。虽然学得很辛苦,但学员觉得有必要。特别是从国外考察归来,有的学员说,一些外军的军官基本上都参加过维和、出国留学,英语水平很高,不会英语根本就无法与他们交流。

    教员,以能教“品牌班”为荣耀;学员,以能进“品牌班”为自豪。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种现象,这个班标准这么高,管理这么严,学习这么苦,无论教者和学者都毫无怨言,不仅如此,大家始终充满一种激情。

    教和学也是打仗,容不得半点懈怠。目前,这一“品牌效应”正辐射和带动着全院的任职培训改革持续发酵、深度推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