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对抗正酣,演习态势波谲云诡,参演学员各出奇招,斗智斗勇……盛夏,国防大学综合演习大厅烽火再燃,一场战略战役对抗演习令人眼界大开。支撑这次演习的,正是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
指挥训练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晓峰所带团队研发的战略战役兵棋系统。
计算机兵棋推演,以其反映战争对抗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创造了一个逼真的战略战役指挥训练环境,被誉为导演战争的“魔术师”。把时钟倒拨到10年之前,胡晓峰依然记得那个震撼心灵的时刻:一场激烈的“战争”,在卡塔尔多哈郊外大漠中悄然展开。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真枪实弹的较量,而是美军利用兵棋系统举行的“内窥03”演习,彩排“打伊倒萨”作战预案。这次演习的最终结果和几个月后美军进攻伊拉克,并取得胜利的方式和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从那时起,兵棋演习作为实现我军军事训练转变、提升战斗力水平的重要抓手,面临着时代和形势任务的强烈呼唤。2008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几乎是无可争议的,胡晓峰担任了这一系统的总设计师。
胡晓峰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军校大学生,并成为钱学森所创立的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的首批30名学员之一。在任兵棋系统总设计师之前,从事研究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的胡晓峰已在军内外信息系统界多有建树。50岁正是“知天命”之年,面对着全新的任务,胡晓峰又一次开始了全新的创业!
创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连几天,胡晓峰彻夜未眠,反复思考应采用何种技术路线,并一次次将总体方案推倒重来。经过慎重考虑,他拿定主意:“从拿破仑军队横扫欧洲,到毛泽东四渡赤水出神入化,都体现了军事家高超的指挥艺术。因此,战争模拟必须突出人的核心作用,研发兵棋系统决不能在原有系统上重复开发!”
面对着几乎是“零”的空白,胡晓峰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带着科研团队发起了一次次冲锋!为使兵棋系统更加贴合我军实际,他们走遍三军部队,和一线指挥员一起反复摸索,白天试推试演,晚上加班加点修改程序。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先后完成600余类军事规则模型的设计,研制了30余个战略战役演习子系统和3款战役兵棋想定作业系统,编写代码上千万行,完成了400余万条作战数据的搜集整理,创造了多种新型教学训练演习模式,初步构建起了我军兵棋理论、技术和运用体系,开创了我军作战模拟的崭新局面。
在某军区组织3个集团军首次参加兵棋演习后,各级参演指战员均表示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某师师长感叹地说:“兵棋系统在运用中所反映出的战争迷雾和不确定因素,彻底改变了指挥员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指挥模式,使受训者能够真实地感知战场态势,得到近似实战的磨练。”
曾经,某西方大国国防部长到中国进行军事交流,列在不予交流项目清单上的第一项就是“作战模拟”。如今,这一“禁区”已逐渐成为我军训练演习的常规项目,胡晓峰功不可没!兵棋推演决胜战,一片丹心惟报国。今天的胡晓峰,向着数字疆场上又一个高地,发起了新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