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驻训场上,一支支医疗分队到战车旁、堑壕边,为一线官兵实施伴随保障,防治训练伤;边海防哨所,由院士专家组成的调研组风尘仆仆,体验官兵生活,破解基层卫勤保障难题……
近年来,全军部队卫生系统围绕“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创新卫勤保障模式,突出健康维护、疾病防治、应急处置、远程医学、心理服务和伴随保障六种能力建设,使伤病医学向强健医学模式转变,伤病医疗向预防、强健、医疗并重转变,官兵整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部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完成。
从平时到战时:全时服务保障
近年来,总部着眼改革创新基层卫生干部管理保障模式,在全军600余个营区相对集中的旅团部队实行“集中管理、派出保障”模式,将营连军医集中到旅团卫生队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使用,使每名卫生干部能熟练掌握一线营连卫勤保障技术和战训卫勤伴随保障技术,官兵不出营区就可以诊治常见病、多发病。
官兵需求就是卫生工作的方向。在喀喇昆仑山下的叶城人民医院,慢性阑尾炎病愈的兰空雷达某旅中士张凯正在办理出院手续:“自从地方医院成为雷达站官兵医疗保障定点单位,我们不必转车数百公里到体系医院看病了!”
像张凯一样驻偏远艰苦地区的官兵实现就近医疗,得益于总部出台的依托社会资源保障官兵健康的创新举措。2004年3月,全军推行小远散单位门(急)诊社会化保障改革,营以下分队距离军队医疗机构超出100公里或后送途中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实行门(急)诊社会化医疗保障,解决了交通不便造成的看病难问题。8年来,社会化医疗保障单位由2286个增加到3915个,受惠官兵由15.1万人增加到19.9万人。
多措并举带来官兵健康保障水平提升。据总后卫生部卫生防疫局局长滕光生介绍,目前非应急状态下部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5‰,传染病年发病率控制在15‰以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团以下干部和士官体检率达到98%,部队训练伤年发生率控制在8%以内。
从生理到心理:全维健康维护
2010年,健康维护和心理服务能力作为部队卫生能力的重要内容,正式写入《关于加强部队卫生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全军推行全维健康维护,各级成立健康管理组织,完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员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动态监测、亚健康临床评估和针对性干预。通过开设健康大讲堂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官兵增强防病意识。统筹安排基层干部、士官、特勤人员健康疗养,做好伤病员康复疗养。
针对军人特殊作业环境,总部为驻海岛官兵补充34种药品,为驻高寒部队配发防冻疮膏、尿素软膏等10种药品,为驻高热部队配发蛇药片、抗疟药等13种药品,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官兵配备维生素片、护唇膏等5种高原特供药品。研制出百余种效果明显、快速安全的特需药品,可满足空军、海军等特殊岗位官兵的健康防护需求。
心理服务连着战斗力。近年来空军投入3400余万元,为137个飞行部队配置音乐放松催眠治疗和身心反馈心理训练系统,为3500个作战部队基层连队配置心理测评仪,丰富了心理服务方法手段,部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飞行事故逐年减少。
着眼推进心理卫生服务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全军共建立一百多个心理门诊、一千多个心理卫生咨询站室,培养五千余名心理专业骨干,形成心理卫生服务网络;推行全维心理卫生服务,强化入伍、服役、退役全过程衔接,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强化预防、治疗、康复、回归全方位配套,实现由单一向多元服务转变。
从应急到远程:全域技术支撑
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总后卫生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成都军区抽组防疫专家100多人,组成疾控分队和心理救援队,携带检测设备、防疫药品和器材,连夜出发奔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保障和心理救援工作。开通灾区和军队后方医院远程会诊通道,为100多名重伤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远程医疗服务。
总后卫生部部长任国荃说:“伴随人民军队迈向现代化的铿锵步伐,部队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给应急卫勤保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行动中经受了实战考验。”
远程会诊跨越千山万水。据介绍,目前我军已建成配备远程医学系统的站点950个,实现全时通、动中通和高清化,可实时为驻南沙、神仙湾等边海防部队提供高水平远程医疗服务。“十一五”以来,共开展2.3万例会诊,100余万人次的远程教学培训。
部队卫生应急处置的对象,往往是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量伤病员。为此,全军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加强防治体系和专业队伍建设,制订了应急预案;完善了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控政策法规;切实加强重点部门、重大任务和重要时期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乙肝计划免疫覆盖所有现役军人,全军87%的团以上单位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近年来,各部队卫生机构圆满完成了国庆首都阅兵、奥运世博安保和抗震抗洪抗旱救灾等重大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展示了新时期卫勤战线官兵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