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军全面提升官兵在未来信息化战场打赢能力
    2012-04-04 解放军报
    ■武侠小说中不乏这样的情节:一人阴差阳错学了多种武林绝学,因不能融会贯通,不仅没练成高手,还险些走火入魔。后来,通过多方苦练,终于打通“任督二脉”,这才收放自如。

    ■随着装备的不断更新,作战单元的作战效能与日俱增。未来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谁能有效聚合作战单元,实现体系最大作战效能,谁就能打赢现代战争。

    ■如何打通体系作战的“任督二脉”?济南军区某师剖析演练中援军为何“大水冲了龙王庙”的典型事例,引导官兵树立融合观念,着力提升指挥员协同融合素养,此举很有借鉴意义。 (胡君华)

    援军引来“灭顶之灾”

    援军,顾名思义,就是帮着己方消灭敌人的救兵。可对济南军区某师官兵来说,含义并非如此简单。

    今年开训第一仗,该师组织信息化条件下红蓝实兵对抗演练。担任红方主战分队的某团,凭借先进步战车攻势猛烈,一路“攻城拔寨”,直逼蓝方前沿阵地。该型步战车是我军陆战装备新锐,曾在2009年首都国庆阅兵中亮相,具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优越的机动性能。

    攻击前沿阵地时,红方遭遇蓝方强大兵力反击。胜负在此一举,蓝方有生力量悉数投入。一时间,双方殊死搏杀,战斗陷入僵局。

    这时,红方的“秘密武器”——师直通信电子对抗小分队临危受命,火速驰援。可别小看这支小分队,他们装备精良,可对数公里范围内的“敌”通信电台实施强电磁干扰和压制,准备给“敌”致命一击。

    小分队果然出手不凡,蓝方指挥控制系统遭遇强电磁干扰,前沿分队一度出现混乱,战场态势出现变化。此时,蓝方采取措施躲避干扰,红方小分队也迅速调整干扰频率。可这一调不要紧,竟然调到红方步战车的频率范围,加上彼此相距甚近,致使红方步战车通信全部中断。

    战场态势瞬间出现大逆转。失去通信联络的红方主战分队,在蓝方阵地中左突右撞,很快就败下阵来。战局也随之大变,演练最终以红方失利而鸣金收兵。

    再不能“各扫门前雪”

    演练结束,红方官兵颇感“郁闷”: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导致演练失利的竟然是援军!

    作为援军,电子对抗小分队也很尴尬:事前不知步战车使用的战时通信频率,再说这事也太巧了,算算概率不足1%。

    “要是提前把战时通信频率分配计划表交给电子对抗小分队,胜负可能另当别论了。”红方指挥员懊悔不已。

    谁能想到,就是这张不起眼的战时通信频率分配计划表,却改写了战斗胜负。

    显然,红方输在融合上。

    协同融合、合力制胜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融合起来为啥这么难?有些人把问题归结为电磁战场融合门槛水涨船高,作战单元间需互联互通的东西太多。

    “说一千,道一万,融合素养是关键!”该师政委张凡迪指出,部分指挥员演习场上习惯“各扫门前雪”,导致强强联手却“1+1<2”。

    在演兵场上记者发现,如今该师打破现有编制体制,把不同兵种、专业混编混训,积极开展合成营训练。“手里一下子掌握10多个兵种,逼着你学融合、练融合!”谈起变化,担任合成营营长的某团一营营长张鹏程这样说道。

    为提升指挥员的协同融合素养,该师还把军兵种知识列为军事理论学习必修课,组织跨兵种交流任职,定期开展跨专业集训。

    “联袂出击”演绎精彩大战

    豫南桐柏山区炮声再响,一场实兵对抗激战正酣。

    “2公里外发现‘敌’导弹发射阵地,旁有重兵!”在右翼攻击群指挥方舱内,记者注意到,一个“敌情”通报令指挥员、某团团长魏德明皱起了眉头。

    仔细观察首长决心图和战场态势图,记者发现,突然冒出来的“敌”导弹发射阵地并非右翼攻击群“碗里的菜”,它属左翼攻击群攻击范围。

    是继续按计划向“敌”纵深快速推进,还是对导弹发射阵地实施攻击?魏团长果断下令攻打“敌”导弹发射阵地。这岂不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打掉它,空中力量就可以放心大胆攻击,对左翼甚至整个战局意义重大。”听了魏团长的解释,记者疑惑渐消。

    果如其言,“敌”导弹发射阵地摧毁后,红方借助空中优势,发动猛烈攻击,两翼推进迅速。

    正在此时,蓝方武装直升机紧急升空,强电磁干扰之下,右翼攻击群所属雷达“失明”。危急时刻,野战信息交互平台上传来左翼攻击群空情信息,魏团长迅速下达指令,导弹利剑出鞘,“敌”机纷纷被击落。

    很快,两翼“互通有无”,互为掎角,红方全线告捷。身在“中军帐”的师长公茂栋也一脸痛快:“只有主动协同、自觉融合,仗才打得精彩!”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