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军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动部队发展纪实
    2013-06-14 解放军报
      仲夏时节,走进济南军区的座座军营,呈现在记者面前的部队安全文化建设,令人耳目一新。道路旁,营房前,每到一处,安全文化的标牌都能映入眼帘;主题宣传周,专题文艺会,每个阶段,安全文化的活动都能触动心弦;重大任务中,日常管理间,每个筹划,安全文化的理念都能充分渗透……

      “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靠文化引领。”一位军区领导告诉记者,军区部队充分发挥文化广泛强劲的影响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力、生动形象的感染力、深入持久的规范力,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为部队安全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

      从经验教训到理性认知——

      文化牵引,安全工作驶入“快车道”

      过去一提抓安全,要么是总结经验“戴红花”,要么是反思教训“打板子”,走不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怪圈。

      在部队苦苦寻找安全发展之道的时候,“安全文化”这一新概念新思路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安全文化到底是什么?

      “安全文化其实早已在一些基层单位落地生根,为部队能打胜仗添加了防护网。”有着多年部队管理经验的军区司令部军务部副部长孟涛,向记者介绍了几个安全发展超过30年单位的做法。

      在以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闻名全军的某炮兵旅,条令条例、安全规定,变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快板书,训练间隙,战士郑伟随手掏出一本口袋书,《安全条例》被编成类似“三字经”的条文,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行为规范演绎成生动活泼的小节目、微电影,连队门前的电子橱窗里,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的《制度行为公约》短片在滚动播放……

      某油料仓库,连续42年无事故、无案件。在这个仓库,有两项活动格外引人注目:其一是“安全文化园”主题原创活动,建库至今始终延续发展,从当初简单的“三句半”,到今天成系列的漫画、诗词等“安全作品”,官兵创作不辍;其二是坚持了40多年的安全形势分析会雷打不动,每逢星期二晚上,不论是在营区内还是在保障一线,官兵都会自觉查找一周来的安全隐患,说说下一步的预防措施。

      确山县人武部,常年组织“首季安全开门红”“安全百日竞赛”“安全倒计时”等活动,广泛开展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竞赛等主题文化活动,干部职工形成了“小小人武部、连着大安全”“院小不能减压力,人少不能卸责任”的安全理念,连续63年无事故案件。

      经验化为理性认知。梳理这三个单位的安全发展轨迹,一条“长期安全靠文化”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建华说:“部队安全文化,就是有效保证军人、军事设施、军事活动免受灾害,免遭自然和人为危害事件威胁而实施的文化建设成果。简言之,就是官兵关于安全工作的价值观。”

      基于这种认识,军区党委转变思路,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实现部队安全发展、促进战斗力提升的基本途径,引导部队跳出就安全抓安全、应急保安全的管理套路,用宽广的文化视野审视安全工作,用先进的文化手段破解安全难题,用特有的文化功能提高安全效益。

      为探索形成安全文化发展的方法路子,从年初以来,他们根据部队类型,选取三个安全发展基础扎实的单位,围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难点问题,采取区分课题、明确任务的办法,分部门、按系统组织研究攻关,形成了20多篇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安全文化逐渐上升为一种理性认知、一种科学精神、一种理论指导,部队安全工作驶入了以文化牵引发展的“快车道”。

      从单一要求到系统规范——

      文化约束,安全制度落地生根

      法治之道,唯在施行。从泰山脚下,到洛水河畔,济南军区的每个部队都把安全制度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依据,把单一的规定要求变为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以文化特有的约束力,确保训练安全、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各项安全工作落地有声。

      走进某机步旅400米障碍训练场,“严训狠训不盲训” “既要战斗力金牌,也要安全奖牌”等标语赫然入目。起点处,官兵们用石子、青草拼成训练流程图,每处障碍前动作要领被编成口诀张贴在显眼处,参训者轮流担任防护员,边用短促有力的口号鼓劲加油,边提醒安全注意事项。严密的防范措施,让原本经常磕磕碰碰的训练全程,没有出现一例伤员。

      某炮兵旅汽车二连已经连续57年安全行驶3000多万公里。记者伴随该连远赴300多公里外执行运输任务,全程感受了他们“法规跟着轮子转、车行万里不越轨”的安全文化。

      某舟桥团将各种应急处置流程制成DV短片,把方案预案做成扑克牌,把自救方法编成动漫,组织大家反复学习、经常训练。近日该团开赴黄河小浪底水域进行抗洪应急演练,置身风大浪急的河面上圆满完成任务。

      安全规定被编成歌曲唱起来,安全故事被排成小品演出来。记者在某旅观看了一场所在集团军业余演出队创作的安全主题文艺晚会,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人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落实安全制度的意识。

      “安全制度落地生根,安全管理才能进入文化的有效控制和调节中。”某集团军副军长杨剑对此深有体会。

      从2005年开始,军区先后派出多批官兵远赴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在动乱不断、疾病流行的环境下,维和官兵严格执行安全制度规定,把安全文化作为“蓝盔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办《蓝盔防疫报》,开展“安全谜语竞猜”等活动,不但保证了部队安全无伤病,还保证了维和任务的圆满完成。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文化养成,安全行为相沿成习

      文以养人,化以塑魂。强军目标的实践,对部队正规化建设和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军区党委应时而动,强化安全文化建设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力度,在全区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领导决策想安全,机关指导抓安全,分队运转重安全,官兵办事讲安全,安全行为相沿成习。

      今年初,某油料仓库面临扩容建设,党委“一班人”没有盲目下令开工,而是先召开任务部署会,播放施工模拟视频,让官兵认真学习操作要领,反复演练切割方法,确保罐内作业绝对安全。仓库政委陈文峰说:“这不是谨小慎微,而是为官兵生命负责。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杜绝因领导决策失误危及部队安全的问题发生!”

      今年开训以来,针对部队野外驻训时间长、人员高度分散、动车动弹频繁、高风险课目多等特点,某集团军制定《机关分部门按系统抓安全工作措施》,在政工网制作“说说怎样抓安全”专题网页,利用军营演播系统播放“安全讲坛”“警钟长鸣”等节目,编排《安全护我去战斗》专题文艺晚会巡回展演,以活灵活现的形式明确了机关抓安全的职责。

      “今天中到大雨,注意避防雷击。”进入仲夏,训练强度愈加繁重的某部“红一连”门前的小黑板上,每天都会出现类似这样一句温馨的安全提示语。连长楚科纬介绍,在该连,小到“微信”提醒,大到安全课堂,处处为官兵拧紧了“安全阀”,这是保证连队安全发展的一个秘诀。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看到,当安全文化深深沉淀于内心、溶入血脉,演变成一种文化自觉时,安全文化就会如同一张绵密的固本强基的防护网,保障部队全面建设登上新阶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