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大学召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座谈会
    2008-07-10 解放军报第6版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和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日前在武汉联合召开座谈会,围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会议一致认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引领未来的巨大力量。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巨大感召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新的复杂因素和新的严峻挑战的迫切需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将促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意志更加坚定,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更加有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力量更加强大。有的代表结合参加抗震救灾实践谈到,从一个多月的亲身经历中,真实而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感受到了我们国家根深蒂固、强大坚韧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意义,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极好契机。

        代表们认为,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度开拓和高度提升,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时代升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具体的诠释,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有的代表谈到,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得到了空前的展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抗震救灾精神中实现了有机的融合。有的代表发言特别强调,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次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不仅赋予以人为本新的内涵,而且把以人为本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这主要体现于把生死营救作为执政党的最大政治,动员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去救助生命的最大义举,以生命的名义实现抗震救灾的最大开放,让生命价值获得感天动地的最大尊重,为受灾群众播撒人文的最大关爱等。

        把抗震救灾伟大精神转化为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的强大动力,是这次座谈研讨的重要内容。会议代表认为,大力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必须在转化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求深化。来自部队的代表强调,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是与我军在抗震救灾中的生动实践和英雄壮举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把这一伟大精神能动地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把抗震救灾精神纳入我军优良传统加以大力弘扬,融入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加以深入贯彻,注入提高履行职能使命能力的具体实践加以深化落实,化入思想理论建设加以凝结升华。来自院校的理论工作者强调,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要把这种精神纳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作为军校政治理论教学的新内容。参加灾区心理援助的专家切实感受到心理重建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既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实际体现,也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方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