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西藏东南部尼洋河畔的更张村。在这个散布着新农村气息的小集镇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一幢幢新房上迎风飘扬,把湛蓝的高原天空衬托得绚丽多姿。
每次回家,爷爷都要到村口迎接我。年届七旬的老人,过去常给我回忆西藏自治区成立前的岁月。那时,大多数藏民一年到头食不果腹,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只能住在低矮的茅草棚或附近的山洞里。前不久一次探家,爷爷欣喜地告诉我,我们家现在已有30多头奶牛,仅产奶一项,每年就能收入5万多元,此外,牧场上还有80多头牦牛和200多头绵羊,家里还买了两辆运输车,每年收入达20多万元。爷爷感慨地说:“自治区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逐步让我们走上了富裕道路。”
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我们村几乎家家都安装了电话,购置了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村里建有一所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许多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走出大山,到福建、广东、重庆等地学校的西藏班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次次回到家乡,我一次次深切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变:藏族人民过去使用的“工布箭”、“工布刀”等生产工具,如今已经成为装饰品或旅游纪念品;我爷爷说,过去我们家只种土豆、萝卜和小白菜,如今全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塑料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达到10多种,我们村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都有规模不等的种植、养殖的小作坊加工业;过去,藏族人饮食结构单一,而现在却饮食品种丰富,讲究营养健康;过去许多人居住的是山洞和小木屋,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别墅或藏式民居。爷爷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藏族人现在的生活比蜜还甜!”
(作者系林芝军分区某边防站副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