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武警交通部队抢通巴蜀震区生命通道
    2008-06-17 解放军报第8版

    道路抢通现场徐勇摄

     

        这是一支常年改写着我国交通图,尤其是高原大漠、远塞边陲交通图的专业化钢铁劲旅。

        几十年来,他们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劈开三山五岳,筑路四通八达,用忠诚和智慧征服了一座座高山大川,开辟了一条条通天大路,创造了数十个世界之最。

        汶川大地震,灾难空前。山崩地裂间,通向震区的道路几乎全部被扯断撕碎、塌方掩埋。路断了,受灾群众出不来,救援部队进不去,汶川、北川、青川,映秀、汉旺、什邡……一个个重灾区成为牵动亿万人心的“生命孤岛”!

        国难当头,临危受命!武警交通部队抽调精兵强将,从西藏、青海、云南等7省区驻地紧急集结出征,成为最早投入江油市政道路抢险、最快打开都江堰通往震中映秀公路、最先进入茂县抢通道路的突击队,抢通了通往震中灾区的4条主要公路、15条乡镇公路。

        大地震的沉沉阴霾中,一条条“生命通道”在武警交通部队手中延伸,为一座座“生命孤岛”点燃了生命曙光!

        这群勇士,是灾区百姓心中的“路神”。

    生命突击 神兵天降

        ——在余震塌方、飞石如雨的高峡深涧中,筑路勇士与死神愈战愈勇,虽九死而一生,依然向前、向前!

      映秀,汶川大地震震中。这个寓意“青山映秀水”的小镇,数千生命瞬间罹难,到处是掩埋生命的废墟,到处是渴盼救援的受灾群众。然而,路断了,进出映秀的路全部断了!

        震后第2天,记者沿着断路从都江堰爬进映秀,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这条进出映秀最重要的路。那几乎已没有了路,穿山隧道震裂坍塌,过涧桥梁损毁殆尽,大段大段的路基被震塌、被掩埋,巨石纵横,淤泥四泻,加之余震不断、滑坡频发、飞石如雨,艰险万言难尽。

        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常常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参战官兵,面对如此险象环生的抢通环境,不由倒吸一口寒气:地形之险和施工之难远远超乎想像!

        然而此时,山外,数万名救援人员、上千台救援车辆望路兴叹!山里,废墟下的幸存者、血肉模糊的重伤员、饥寒交迫的老人孩子苦盼援手!

        震中映秀,深深牵动着亿万民心。

        武警交通指挥部主要领导紧急从北京飞抵成都,坐镇一线指挥抢通。所属一总队总队长许茂、政委刘根水,亲率大军向映秀挺进。

        友谊隧道,是通往映秀的第一道咽喉。强烈地震已使隧道顶部开裂,摇摇欲坠。刚刚支护完成的拱架,因为一次5.7级余震再次出现险情!如果不及时加固,隧道随时可能发生垮塌,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屏障,前面的战果将功亏一篑!

        无论年过半百的将军,还是十七八岁的新兵,都抱定着同一个信念:道路早一分钟抢通,群众就多一分希望。

        指挥部副主任陈振有带头站上装载机,领兵冲进隧道。

        余震挤压山体不时传来“轰隆隆”的闷响,洞顶泻落的砂石像下雨一般打在装载机上“哐啷啷”作响。幽长的隧道像一头张开大嘴的怪兽,随时会吞噬掉抢险的官兵,令人毛骨悚然。想想成千上万深埋废墟下的痛苦生命,他们笑傲死神、奋勇向前!

        “三班倒”昼夜奋战,24小时不间断加固排险,隧道终于在他们手中起死回生,恢复畅通。

        道路每延伸一寸,官兵们都要经受生死考验。然而42小时生死时速,官兵们用生命和热血打通了都江堰至映秀45公里的生命通道,赢得了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较量。

        然而映秀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打通从映秀辐射向周边乡镇的路,同样刻不容缓。

        卧龙,因国宝大熊猫而闻名于世。那里的人,那里的国宝,都被断路阻隔在绝壁林立、沟壑纵横中。

        从映秀挺进卧龙,一路山体被震得像豆腐渣一样松散,长达几公里的大山整体松动形成倒坡,高悬头顶,不时升腾起一股股烟尘热浪,山石飞滚而下,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由党员干部组成的4支“尖刀突击队”轮番上阵,一块块巨石被推离路基,一座座塌方被踩在脚下。余震、塌方和飞石,使这段抢通工作成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冒险”,但没有人抛弃,没有人放弃。

        飞石坡,是这条路上最危险的施工地段。路基打开后,简易便道出现眼前。直属工程部驾驶员石榴奉命开着吉普车小心翼翼测试道路。突然,右后车轮被卡在乱石中间。透过车窗,石榴发现山体有几股砂石细流在涌动。

        “不好!要塌方!”石榴冷静勇敢地倒车,车子刚刚冲出,三四间房屋大的滑坡体,从200多米高的山头上,沿70多度的斜坡,排山倒海般涌向刚刚抢通的简易便道。

        新路再毁,重头再来!危险吓不倒英雄汉!

        茂北公路是茂县、北川的20多个乡镇、30多万群众联系外界的唯一快速通道,70%路段盘旋在深山峡谷中,一侧是汹涌咆哮的河流,一侧是壁立千仞的峭壁。

        这条路,绝大部分路基已被震裂,有的路基已荡然无存。在塌方频发的川藏公路工作了13年的四级士官陈绵飞,驾驶挖掘机冲在最前面。突然,几十吨重的山石在他面前轰然崩塌。惊魂甫定,他和战友们又冒死开进。修好塌,塌了修。他们在数不清的余震中,硬是从悬崖峭壁上掏出一条通道来,仅6个昼夜就沿茂北公路抢通了79公里主干线和沿线15条乡镇公路。

    科技开路 神兵无敌

        ——在地质复杂、险象环生的悬崖峭壁上,筑路勇士与天斗、与地斗,以智慧搏击自然,快速开进、开进!

        他们不仅仅是勇猛劲旅,更是智慧之师。在这场决战决胜的战斗中,官兵们人人是尖兵、个个是骨干,百余名技术专家分布在每一个抢通点和危险地段,90%以上的机械操作手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都(江堰)汶(川)公路抢险现场作业面十分狭窄,官兵苦于有力使不上,严重影响抢通速度。三支队工程师文茂带领4名测量兵,徒步勘测20公里后发现,要快速清理掉大大小小塌方体形成的“糖葫芦”,不能按常规一个一个清理,那样速度太慢。

        经过一番研究,他提出“先头部队快速推进,多点作业、分段突击,大部队随后加固拓宽”的抢通方案,立即得到大家的认可。仅用42个小时,官兵们就清理塌方28处、上万立方,修复3条隧道,加固3座桥梁,胜利打通通往映秀的道路。

        映秀通往卧龙,有一处咽喉要冲——烧火坪隧道,在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挤压变形,混凝土路面翘曲、下沉。更可怕的是,其中近300米长的隧道顶部严重开裂,若不进行紧急加固处理,随时面临垮塌的“灭顶之灾”。

        隧道工程师唐怀军站在高高擎起的挖掘机铲斗里,用尺子一寸寸细细丈量,计算和记录着一大堆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和缜密计算,他提出采用装载机运送作业人员加紧施工,挖掘机随后进行顶压强支撑协同作战的方法,使施工、保通得以兼顾。

        面对岩层严重破碎、瓦斯浓度大和地质构造复杂的特殊战场,唐怀军吃住在隧道口,随时观察、检测余震中隧道的相关数据,创造了“钢支撑挂网喷锚”施工工艺。而对于大面积翘曲的隧道混凝土路面,则采用人机配合整平。两项革新方案得到了实战检验,难题迎刃而解。

        科学用兵、精确布阵,既保证生命通道快速推进,又确保抢险官兵生命安全。

        高级工程师谢正理,在雪域高原奋战了30多年,成功规避了数千次大塌方的袭击。抢通中,他不停地穿梭在险工险段,细心观察,悉心呵护,有他在,就有安全在,官兵们心里踏实。

        部队抢通漩口镇大塌方路段时值正午,暴雨浸泡过的山体在烈日炙烤下松动开裂。突然,谢正理感到脚底微微一颤,下意识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地上倾听,有沙砾滚落发出的隐约之声。

        “糟糕!有大塌方!”经验告诉他,又一场灾难即将来临。他果断通过对讲机命令操作手紧急撤离!当大家飞奔至数十米外,几块房子般大小的山石挟风带电般冲泻而下,把刚刚修复的路基砸得面目全非。

        像这样的科学避险,他们经历了上百次。在一个个抢险工地上,身怀绝技的开路先锋智勇双全。

        耿达至卧龙公路95%的道路被山体滑坡完全摧毁,当地群众说,这条路一年半载也抢通不了。然而武警交通官兵认真调研、科学施工,神奇地完成了10万方/公里的巨量塌方清理,在极短时间内便疏通了道路。

        老百姓说,这真是一群神兵!

    铁血丹心 神兵浓情

        ——在饱经灾难、劫后余生的灾区大地上,筑路勇士与受灾群众心心相印,以大爱书写忠诚,坚持战斗、战斗!

        “土门堰塞湖导致公路受损,车辆无法通行,北川7万多名群众的救命粮被阻半路,运不进去!”

        这个消息,让奋战一线的武警交通官兵心急如焚。一边是受阻车队焦灼的目光,一边是受灾群众期盼的眼神。

        不能因为路,耽误了老百姓的粮。官兵们迎难而上!

        两岸被围困的群众拾来柴禾,扎成一只只火把,自发加入抢险队伍。机械大灯、手电筒、火把光交织在一起,把整个堰塞湖照得如同白昼。

        这是大地震中震撼的一幕!天上繁星,大地灯火,这是军心与民心的交汇融合!

        路基一寸寸向前延伸,35个小时艰苦鏖战,受损道路终于抢通。早已守候在断路尽头的受灾群众兴奋得欢呼起来。当然,群众们并不知道,官兵们守着白花花的大米,却从未动过一粒。

        这些大米,就滞留存放在部队临时宿营地旁。一天,北川县副县长瞿永安路过现场时,见到昼夜奋战的官兵每天仅靠方便面充饥,执意要给部队留下10袋大米。可官兵们坚决地说:“老百姓的救命粮,我们不能吃!”

        听说官兵们在塌方区忘我战斗,东兴乡果农宋正义从自家果园里采下数十公斤樱桃,肩挑背扛,翻越20多公里山路送到现场。

        听说官兵们自进入抢通现场7天来没吃上一口热菜,北川墩上乡书记陆桂全组织村民宰杀了一只存栏猪,把最好的肉送到部队。

        听说官兵们要来疏通乡村道路,马槽乡少数民族村寨的村民们捧着珍藏多年的美酒,早早迎候在村口……

        大地震,把家园毁了,把路埋了,却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心更加紧紧贴在一起。

        在都(江堰)汶(川)公路抢险工地,一名士官背着沉重的药箱来回奔忙。他叫李晓军,武警交通一总队的一名卫生员。部队下达抗震救灾紧急动员令时,他接到了妻子临产和奶奶病危的通知。

        “你走了,奶奶怎么办?我和孩子怎么办?”妻子说。

        “那么大的地震,受伤的群众怎么办?那么艰险的施工环境,一线的战友受伤了怎么办?”李晓军回答。

        背起药箱,他含泪踏上征程,不敢回头看一眼泪光中的妻子。

        3天后,妻子临产;7天后,奶奶撒手人寰。一生,一死,命运的悲喜如此无奈地降临到这位年轻军人身上。

        孩子出生的那天,李晓军向着湖南老家方向给妻子敬了个庄重的军礼。

        奶奶去世的那个夜晚,他在月色里爬上一块岩石,面朝老家重重叩了三个头。想着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的奶奶,这个倔强的湖南汉子泪如雨下……

        擦干眼泪,继续战斗!被誉为“汶川路神”的武警交通部队筑路勇士,直面死亡,坚定前行,用忠诚和热血报答着人民的养育之恩。

        依然关山重重,依然任重道远。“汶川路神”脚下,路在延伸……

        (本报成都6月16日电)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