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灾区,战斗堡垒巍然屹立
    2008-05-29 解放军报第11版

        北川县县城是汶川大地震中损失最为惨痛、景象最为惨烈的重灾区之一。幸运的是,武警北川县中队官兵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不仅全部成功避险,而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投入救援战斗。

        10多天来,官兵们从废墟中抢救出256名受困群众和17名犯罪嫌疑人,安全疏散和转移群众3000余人。惊魂42分钟,奇迹这样发生

        5月12日下午,北川县在县委礼堂召开“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与会的有全县各界代表300余人,中队党支部委员、副指导员贾达国等15名官兵参加会议,被安排在主席台左侧第二、三排。

        天摇地动的一刻,贾达国立即站起来高声喊道:“地震!大家快趴下,到椅子下面去!”中队官兵和周围群众迅速卧倒在桌椅下。

        地层深处,发出轰然响动,偌大的礼堂,像一叶扁舟随波摇摆。瞬间,礼堂顶部的天花板、日光灯开始纷纷掉落,墙体被撕开了裂口,人们死死抓住座椅也很难保持平衡。到处是惊恐的哭喊,到处是腾起的烟尘……

        强震过后,人们便惊慌失措地向外奔跑,刹那间,两个出口被堵死,一个出口的墙体轰然倒塌,许多人转眼被压在废墟中。

        见此情景,15名官兵几乎同时向人群高声喊话:“我们是武警!听我们指挥!”“大家不要慌,不要拥挤,按次序撤出去!”

        仿佛黑暗中的一道亮光,官兵们的声音,让嘈杂纷乱的礼堂安静下来。官兵们迅速组织人们沿安全通道有序撤离,在宝贵的几分钟里,便帮助大多数与会人员成功脱险。

        礼堂可能马上要坍塌,刚才被压在废墟下的人们再不救援,就来不及了。贾达国召集几名党员,立即将战士分成3个组,分头快速抢救。

        士官张辉带着一个4人小组最先冲到4名受困者身边,张辉、谷金龙用双手扒开废墟,邵德勇、江世康连抬带背把伤员救出去。就在第四个伤员即将被救出来时,天花板上的一根钢筋在余震中从天而降,冲着张辉直砸下来。此时,张辉正抬起一块石板,石板下,就是伤员。

        张辉看到了正在掉落的钢筋,却没有撒手躲开。石板下的伤员没有再次受伤,而张辉的左臂却遭到狠狠一击。忍着剧痛,他和战友合力救出了伤员。

        另一处废墟,班长何劲松用自己身体顶起100多公斤重的门板,在上等兵江志均的协助下,成功救出2名被压住的男青年。

        废墟里的人已经救完,官兵们准备撤离。贾达国环顾礼堂,突然发现,中间座位上有一名女同志,身上压着一块天花板。他立即与上等兵刘洪坚、周凯一起冲过去,用一根音响线将天花板向另一个方向固定,手抬肩顶,用了12分钟,将礼堂里最后这位伤员成功救出。

        官兵们最后撤离时,已进行了42分钟紧急救援。这42分钟,他们成功组织了避险、疏散和营救,救出伤员30人,创造了300多名与会人员无一震亡的奇迹。

        激战两小时,17名犯罪嫌疑人绝境重生

        地震了!

        5月12日14时28分,中队党支部副书记、中队长赵德清正在勤务值班室值班。地面的异常震动,让他像一支离弦之箭冲到楼道吹响了紧急集合哨。

        响亮而急促的哨音,催促训练有素的中队官兵闻令而行,眨眼间便冲出天摇地晃的宿舍楼,集合到操场上。

        仅仅32秒,所有官兵集合完毕。刹那间,中队营房轰然倒塌,四周建筑物也纷纷垮塌,面目全非。

        突如其来的灾难非但没有击垮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反而让他们更加理智和冷静。

        尽管第一震波还未完全消弭,尽管死神还在身边幽灵般徘徊,但赵德清头脑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却是:看守所!赶快到看守所,那里还有25名犯罪嫌疑人急待救助!

        武警驻各个县城的中队大都执行看守县看守所任务,那里面关押的,大都是尚未宣判的犯罪嫌疑人。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命都同样珍贵!

        赵德清带领16名官兵火速奔去。没有任何工具,大家用双手搬开砖头、刨开瓦砾,一个犯罪嫌疑人获救了,两个、三个……一些只受了轻伤的犯罪嫌疑人被感动了,也纷纷加入救援行列。

        冒着余震中监舍随时倒塌的危险,官兵们硬是把废墟下4名重伤犯罪嫌疑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出来。战士刘洋见一名犯罪嫌疑人头部血流不止,马上扯下自己的背心为其包扎,这名犯罪嫌疑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下子跪在地上:“我一定好好改造,做个好人,不辜负你们的救命大恩!”

        经过全力救援,除8名犯罪嫌疑人在地震中遇难外,其余17人全部成功获救。

        伸出16条臂膀,抢回40条鲜活的生命

        震后北川,风雨飘摇,山河悲恸,有许多生命被灾难夺走。面对大片大片的废墟,面对美丽的第二故乡转眼生灵涂炭,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引导官兵把悲伤埋在心底,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

        他们的目光,首先投向学校;他们的脚步,最先奔向孩子!

        天塌地陷中,北川中学上千名学生被废墟掩埋!中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钱永存带领7名官兵火速驰援,成为第一支赶到北川中学的救援力量。

        曾经绿荫满地、书声琅琅,如今已是一片废墟,到处都是凄惨的呼救声。

        “救救我!救救我!”一个稚嫩的声音从两块压塌的水泥板下传出,班长张辉立即带领战士张元、谷金龙、王维循声而去。

        “快!赶快!搬开水泥板救人!”几名官兵合力搬动,但这两块水泥板太大、太重,使足了气力,它们几乎纹丝不动。

        余震不断发生,钢筋混凝土和水泥楼板摇摇欲坠,撕裂残存的墙体不时掉落。危险随时发生,被压在废墟下的师生危在旦夕。

        张辉找来一把铁铲,从水泥板下一铲一铲快速掘进,1米、2米……突然,一张惊恐、清秀的脸出现在眼前。见到光亮,她开始更加急切地呼唤:“叔叔,快来救我!”

        “你要坚持住!你放心,叔叔一定把你救出去!”张辉坚定的回答,让这位小姑娘感动得哽咽起来。泪光里,有感恩,更有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深依赖。

        钱永存和战士们费尽周折找来一个千斤顶,撑住了水泥板。然后,大家怕铁锹伤着小姑娘,便伸出双手开始清理压在她周围的碎石。手掌磨烂了,指甲抠裂了,膝盖跪肿了……终于,他们救出了第一个幸存的生命。

        这是对生理和心理极限充满挑战的特殊战斗。

        官兵们连续奋战,水米未进,但没有人停下来休息片刻。钱永存后来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坚信废墟里还有好多学生活着,等着救命。只要还有一丝气力,我们就不能停下来,因为多挖一寸,就可能多救出一条命。”

        天色渐晚,光线渐暗,不少战士被扭曲折断的裸露钢筋刺破手脚,鲜血直流。但救援行动仍在紧张进行,官兵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对废墟下每个可能幸存的生命,不抛弃,不放弃!

        中队长赵德清患重感冒,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使他3次晕倒在废墟上。战士王雄雄家就在县城,指导员钱永存几次让他回家去看看,他却说:“指导员,现在这里的废墟下到处都是救命声,我能忍心撒腿走吗?大家在一块还多份力量,我已经救了好几个了,有经验!”

        一名学生被救出了,头上血流不止,战士王成果撕开自己的背心替他包扎。夜凉如水,战士刘洪坚见到一个被救的女生冻得瑟瑟发抖,立即脱下自己身上的迷彩服给她穿上……

        8名参战官兵就是凭着16条臂膀,经过一夜激战,从北川中学的废墟中抢救出40名师生。而他们的战友,也同时在其他战场与死神争分夺秒地争夺着幸存的生命。

        大地震已经过去10多天,北川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官兵仍然奋战在第一线。他们创造的奇迹,为阴霾笼罩的北川点亮着生命的灯盏!(本报成都5月28日电)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