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线二炮抗震救灾心理服务小分队
    2008-05-28 中国军网

    “大家可以叫我奶奶,可以叫我老师,也可以叫我阿姨。愿意叫我奶奶的请举手!愿意叫我老师的请举手!愿意叫我阿姨的请举手……”

      “‘少数服从多数,那大家就叫我阿姨,鼓掌通过!’全校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似乎一下子不那么紧张了。”

      5月27日下午,第二炮兵抗震救灾心理服务小分队成员、第二炮兵士官学校心理学教授韩晓慧女士在电话里向记者描述了他们为帐篷小学的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时的情景。

      第二炮兵抗震救灾心理服务小分队是与全军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同时派出的第一支军兵种心理服务小分队,小分队由全军心理卫生技术指导组专家成员、第二炮兵总医院心理科主任史杰,第二炮兵心理战研究方向导弹专家、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心理学教授詹祥胜,解放军第535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汤志平,第二炮兵士官学校心理学教授韩晓慧和心理学硕士、第二炮兵司令部门诊部心理科主治医师丁霞5名心理专家组成。第二炮兵政治部宣传部教育处周晶炯处长带队。

      这支心理服务小分队到达二炮抗震救灾部队后,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留在北川,一组到了绵竹。

      “我们首先调查了解参加抗震救灾官兵的思想反应和心理状况,掌握部队基本心理需求。”今天中午,留在北川的韩晓慧和记者通话时,还介绍了小分队的前期的工作情况。5位专家先后调查了五六百名官兵。

      “官兵心理状况怎样?”

      “总体上大家心理比较正常,抗震救灾热情很高,工作劲头很足,但也有一些官兵存在过度紧张、失眠、多梦、不敢单独站岗等不良情绪反应。”

      “那你们怎样进行疏导的?”

      “一是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培训心理骨干;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倾述;三是以谈心的方式引导大家自我分析、自我调适。”

      14点25分,韩教授告诉记者,下午他们要去二炮援建的一个帐篷小学。

      15时27分,史杰主任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我们正在安县桑枣镇飞龙村红星帐篷小学,开学典礼还没有结束。”

      19时23分,记者拨通了史主任的电话,想了解专家们下午在学校开展心理疏导的情况。

      “今天是这个学校开学第一天,目前全校大约有160名学生。首先由我集中给全体同学作了基本情况介绍,随后分班分组做游戏,搞互动。”

      “我们让大家相互自我介绍,然后问大家:‘今天开学了,见到这么多同学和朋友,高兴不高兴?’学生们齐声回答‘高兴!’……我们组织他们拍拍手、拍拍肩,画画,围坐一圈,手拉手做游戏……引导他们放松情绪,增强自信。”

      “有个六年级的女孩,她父亲在地震中受重伤,正在重庆接受治疗,刚开始一直不说话。我专门坐到她旁边,询问她的情况,她后来说:‘伯伯,我明白了,我们要坚强,我爸爸会很快好起来的!’”

      “我们还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想,带着他们一齐喊:‘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20时09分,韩晓慧教授也给记者回电话:“下午我们分成了3组,我那一组只有8个小孩。我让同学之间互相拥抱,互相拍手,大家眼里含着泪说‘我要坚强!’”

      “这是临时组建的一所学校,许多同学之间开始相互都不认识。我注意了两个同学,一个叫王茜,一个叫邢琳,大约都10岁左右。家里的房子全塌了,现在住在田里。”

      “做完集体游戏,王茜含泪对我说‘有这么人关心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要考大学,回来建设我们的家乡。’邢琳也深情地说‘谢谢阿姨!谢谢解放军!’我当时忍不住都掉泪了。”

      “在开学仪式前,我分别和准备教三年级的李老师和准备教五年级的张老师进行了交流,她们都说‘地震过后,看到解放军来了,我们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下一步,她们打算借鉴我们今天进行疏导的方法,经常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们放松心情、上进好学、勇敢坚强!”

      “有两位四川的志愿者也对我说,这么多人在帮助我们,我们要努力多做事,多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你们下一步计划是什么?”记者关切地问。

      “我们将根据抗震救灾任务转换的实际,继续加大对部队基层心理骨干的培训力度,深入救灾一线见缝插针搞好心理服务,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调适,适时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服务,为灾区广大军民进一步增强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提供有力地心理支撑……”(本网北京5月27日电)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