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从山崩地裂那一刻开始
    解放军报第4版

            当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那一刻,他们正驾车行驶在震中;当所有人认为他们已经遇难时,他们奇迹般站在战友面前……

        5月12日下午,总装驻川某部余苗、钟国、韩建强、袁壹石这4名第二年兵在老军工杨清甫的带领下,正按计划在北川的崇山峻岭间进行汽车山路驾驶的复训课目。

        汽车此时已深入北川县境,正行驶在山路间的一座桥梁上。突然,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老军工杨清甫听到阵阵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从地底传来。长期的生活经验使他猛然意识到——地震!他当即指挥驾驶员余苗:减速、靠边、刹车。

        刹那间,山摇地动,天地变色。巨大的震动使整个山谷笼罩在烟尘之中,一块块巨石由山上滚落,刚刚驶过的桥梁严重损毁,脚下的公路瞬间开裂。

        几个人迅速下车躲避。足足等了有10余分钟,才稍稍平缓下来。

        此时,大家才突然想起地震前刚刚从他们身边超车过去的面包车。透过稍散的烟尘,1公里外,一辆车只露出了车尾,其余部分已完全被巨石淹没。隐隐地,还可听到远处传来的呼救声。“救人!”大家马上做出了决定,分成两个小组摸索前进。

        当余苗、韩建强和老军工杨清甫赶到现场的时候,眼前的情景令他们动容。面包车跑出了四大一小共5个人,司机幸免于难,一个人受了轻伤。一名男子怀抱一个婴儿已被掩埋在巨石下,显然已经遇难。一名孕妇被砸断了双腿,躺在地上指着被压在巨石中的男子和小孩,恳求大家救救她的丈夫和孩子。

        杨清甫当机立断,先让孕妇脱险!余苗自告奋勇,背起了受伤的孕妇,韩建强和杨清甫一左一右帮助搀扶着,迅速脱离危险区。然后又快速用车上自备的绳索、军大衣和找来的竹竿扎成了一个简易担架,5个人轮流抬着孕妇往最近的治城镇赶。想不到短短十几公里的路程,竟走了5个小时!

        晚上8点多钟,他们把伤者送到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安置。在镇上购置了一些必备的食品和水后,大家立即按原路返回,回到自己的车上已是深夜。当时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温度骤降。阴暗、湿冷,伴着不断袭来的余震,大家在车上蜷缩着度过了这一极其漫长的雨夜。

        归队!道路不通,电话不通,挡不了战士归队的决心。部队首长正在等着他们的音信,部队的抗震救灾也等着他们出一份力。开车回去已经不现实了,他们把车上的军牌摘下来,徒步跋涉。

        雨越下越大,13日上午11时许,他们重又回到治城镇。这里距离营区还有60余公里,需要经过北川县城,而大雨带来的泥石流时有发生,情况不明。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先留在治城。就这样,他们在一个简陋的抗震棚里度过了1天1夜。

        14日,眼见越来越多的群众在治城聚集,情况非常严重,需要紧急疏散。而出山的路这时已全部堵死,要想出去,只有翻越大山,走山脊。

        他们找到了一个有经验的山民作向导。听说战士们要翻山出去,又有40多名受灾群众希望跟着战士们走。大家毅然决定带上乡亲们。

        艰苦的旅程从14日清晨开始,没有水、没有食品,也没有路。又冷!又渴!又饿!攀爬!不断地向上攀爬!大家互相帮扶着,一路翻越了4座大山,走了比平常多3倍的路,于下午4时许,终于神奇地脱离险境回到营区。而这时,他们与部队失去联系整整52个小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