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灾勇士身心健康上阵
    解放军报第6版

    本报特约记者赵建伟摄

     

            极度疲劳,情绪紧张,炎炎烈日,瓢泼大雨……

            肠炎痢疾、皮肤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这些疾病在震后随时都有蔓延的可能。

            奋战在救灾一线的11万大军,历经身心极限的挑战和恶劣环境的洗礼后,抵抗力下降,十分容易被各种病菌侵蚀,甚至击垮。形成强大的健康保障合力,为官兵撑起身心健康保护伞,才能守护抗灾救灾的战斗力。

        震灾发生后,各路大军八方驰援,白衣天使星夜出征。

        “快!快帮他们处理!”5月13日,震灾8小时后就奔赴都江堰灾区的452医院野战帐篷内,迎来了6双官兵血淋淋的手,他们都是在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抢救被埋学生时被划伤的。院长张聪立即吩咐医护人员进行清洗、包扎;空运至映秀镇灾区的42医院医生汪玉明,发现一名战士患了湿疹,痛痒难忍,他立即拿出棉签帮他敷上药。

        把好病从口入关。从5月15日起他们相继在灾区建起了12个供水站,确保部队官兵和灾区群众的用水安全;协调多台洗浴车和洗衣车,在部队集结的重灾区提供服务,较好地防止了官兵因不卫生引发的烂裆、皮疹等疾病的发生。

        把好卫生防疫关。他们先后协调组织起来自全军的26支防疫队,深入重灾区,对灾区环境、居住房舍、帐篷、厕所、垃圾和尸体进行消毒处理;为救灾部队紧急筹措发送破伤风抗毒素万余份、高效驱蚊霜10万份;及时协调建立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和军地疫情分析、通报制度,有效防控了灾后重大疫情的传播流行。

        把好防护教育关。记者在某部背粮进深山的30名官兵身上看到,他们每人身上都有1本《汶川震后卫生疾病防治知识专辑》,这样的小册子联勤部紧急印发了10万册下发官兵,增强了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让他们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战斗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