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灾群众:震后过上有盼头的日子
    解放军报第2版

        本报成都5月26日电记者丁海明、通讯员周飞报道:今天一大早,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牛鼻村村民李长和非常高兴,几名武警战士来到他的简易抗震窝棚前,有的为他搭一顶坚固耐用的帐篷,有的到他田里帮着收小麦、打油菜。晚上,驻村的武警小分队在村头放映了一场电影《星星之火》。李长和说:“这是地震后过的第一个像样的日子、有盼头的日子!”

        这些官兵来自武警四川总队。像这样既是战斗队、宣传队,又当工作队、生产队的小分队,该总队共派出去100多个。在汶川映秀镇、三江乡,在北川的禹里乡、擂鼓镇,处处可见他们宣讲政策、清理废墟、防疫消毒、搭建帐篷、带领群众抢收抢种的忙碌身影。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逐步由应急抢险转入救援解困、安置受灾群众阶段,武警四川总队党委科学分析形势,及时做出决策,对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点方向兵力进行合理统筹,近万名官兵进入广大灾区帮助恢复生产生活。

        总队长王佐明、政委王信亲率小分队深入一线,从生活保障、卫生防疫、上学教育、救灾资金使用、银行信贷、灾后重建等6个方面,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指示精神,编写成宣传提纲,印发到受灾群众手中,并鼓舞受灾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各小分队携总队征集调运的1700余顶帐篷,在数十个村寨开工建设受灾群众安置点,并运送来各种生活物资、生产资料1300余吨,修整村路40多公里,为8000余个废墟防疫消毒,清理生活垃圾150余吨,让受灾群众就近就便先安个家。

        10支医疗防疫小分队翻山越岭,到边村远寨送医送药、培养基层卫生员,在田间村口的帐篷里为受灾群众看病诊疗。在“中国羌族第一寨”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小分队为全寨老小逐个体检,大地震第二天降生的女婴马震生体弱多病,命悬一线,经小分队抢救转危为安。

        总队成都医院心理咨询专家李金亮带领“心理辅导专家组”,编写小手册《如何安抚震后的心》,为3700余名受灾群众舒解悲伤心绪,树立重建家园信心。文化服务小分队深入受灾群众安置点,放映主旋律影片,凝聚民心,抚慰创伤。

        记者奔走灾区,不时看到山间田野里的农忙景象,该总队官兵已带领群众抢收抢种农作物4700多亩,丰收的粮食运进了受灾群众的帐篷新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