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军分区驰援安县灾区抗震救灾
    中国军网


    爬山涉水背送物资


             5月15日凌晨3时,早已整装待发的宜宾军分区应急民兵营474人名现役官兵、应急民兵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军分区司令员刘建忠率领下奉命星夜驰援绵阳市安县灾区。

       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奔袭,5月15日上午11时许,他们到达了指定位置绵阳市安县桑枣镇,迅即投入了抗震救灾战斗。

                          一天背运救命物资2.6吨

      “山清村、柳坝村受损严重,已死伤100多人。通往外界的唯一碎石路,由于地震、暴雨引发山体滑波和泥石流,损毁非常严重,人通行。2108名群众受困快3天了,既缺衣少食又无药品,至今没有救援队伍进去,情况十分危急。”镇领导着急地告诉刘司令员。
       没有路怎么办?一位旧居当地的老人指着前面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告诉他们:“现在,只有从这座山绕行大约40公里山路,才有可能到达这两个村子。”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生命。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一定能到达。刘司令员当即决定,由所属翠屏区应急民兵连155人把2.6吨的粮食以及药品徒步背进去。
       崎岖泥泞的山间小道十分难走,有的地段坡度达50度,随时可能滚下山石。面对危险,战士们没有退缩。“同志们,我们今天走的路再难,也没有当年红军走过的路难,坚持就是胜利……。”人武部政委王毅敏不停地鼓舞斗志。
       走了约一半路程,“就是爬也要把物资送到灾民手中。”翠屏区东城街道人武部副部长张露一不小心重重地摔了一跤。他全然不顾是否受伤,来不及拍掉衣服上的泥土,赶紧背起装满物资近40重的背包就走。
    一路跌跌撞撞,一路相互照应。5月15日下午7点多,他们历经艰险到达目的地,翘首以待的群众一下子欢呼了起来。山清村支部书记哽咽着说:“你们是地震发生后第一支到达的救援队伍,谢谢你们,群众有希望了……。”

                         一天抢救“生命粮”200吨

       灾难之时,粮食更显珍贵。5月15日下午2时,应急民兵营指挥部得知,云峰村、红牌村和飞龙村在地震中受损严重,老百姓房屋70%倒塌,未倒房屋全为危房,无一栋房屋可以居住使用。由于连续几天降雨,被埋的粮食如不及时抢出,很快会霉烂。
       宜宾县、长宁县民兵应急分队300余人兵分三路,赶赴三个村帮助当地农村灾民抢救被废墟掩埋的粮食。16日上午,正在废墟中抢救粮食的民兵应急分队遭遇余震,几名爬到危楼上抢救物资的队员险些被摔到楼下。但他们没有退缩,仍然争分夺秒收救粮食。一天下来,抢挖出粮食200余吨、现金2万多元和金银首饰等大量物品,并及时协助村干部处理。
       官兵们良好的纪律赢得了群众支持。19日一大早,应急民兵营宿营地来了一对农村夫妇,给官兵们送来了10多斤蔬菜。“你们为我们做得太多了,看到你们每天吃方便面、饼干,我们心里很难过,这些菜是我们自己种的,请你们一定收下。”这对不肯留名的夫妇简单的话感染了官兵。

                         一天打通运输道路3公里

        5月17日早上,刘建忠司令员亲率1个应急民兵连的兵力,调集4台机械,开始全力打通桑枣镇经铜钱村至山清村、柳坝村的“运输线”,以解决灾民要走40公里上路才能走出来、官兵需要走40公里上路才能将物资送进去的问题。
        为抢时间,加快进度,司令员带领战士们连轴转,渴了就喝一点自带水,饿了就啃一点自带干粮,还尽可能把食物分给灾民。官兵们的行动,群众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附近村子里的6户军烈属,自发地为官兵煮了稀饭、烧了开水,送到工地上。一位军属大妈含着眼泪动情地对官兵们说:“你们太辛苦了,停下来喝口水、喝口稀饭吧…”
        司令员和在场的官兵也感动了,觉得有这样的群众、这样的军属,再苦在累也值得,更加激发了抗震救灾的热情。仅一天时间,就打通了被阻断的道路3公里。桑枣镇经铜钱村到柳坝村之间的近10公里“生命之路”,仅3天时间就全部打通了。

         (中国军网宜宾5月20日电)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