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灾区的第一
    2008-05-16 解放军报第6版

             武警驻川某师200人在师参谋长王毅的带领下,由理县强行军90公里,于13日23时15分到达汶川县城,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抢险救灾队伍。到14日早8时,汶川县城已集结了后续部队的上千名官兵,更多的部队源源不断开进汶川……

    第一位进入汶川的将军

        13日下午,成都军区某集团军许勇军长带领由30人组成的先遣队,冒着余震频发、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进入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抵达现场后,他们在军长许勇带领下,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并救出300名伤员。

    第一个在汶川开设的医疗所

        5月14日下午,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和成都军区42医院政委冉剑波分别率领67人和30人的医疗救护分队相继从陆路和空中抵达汶川县映秀镇,紧急搭建汶川震中地区首个野战医疗救护所。

        他们空运来近5吨药品和医疗器材用于伤员急救,将危重病人第一时间通过直升机运到成都救治,轻外伤群众就地或转移到野战救护所进行集中救治。

    第一次在汶川空投物资

      14日上午,恶劣的天气终于转好,汶川当地已具备空投条件。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陆航团的两架直升机飞抵汶川映秀镇上空,空投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资。10时20分许,两架直升机飞抵震中汶川县城上空并成功降落。按照总参谋部部署,多架直升机不断向汶川当地空投食品等急用物资。

    第一条被打通的公路

        15日21时40分,经过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53个小时40分钟艰苦卓绝的奋战,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进入重灾区汶川县城的317国道终于被打通。这是目前唯一被打通的通往汶川的道路,为大部队进入汶川县展开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3日16时起,武警水电三总队130名官兵,携22台大型机械设备,沿理县通往汶川方向的道路,昼夜不停地清理山体塌方、泥石流,排除危石,扫清道路障碍。其间,他们曾冒着大雨施工,多次经受泥石流的危险。

    第一条通往汶川的水上通道

        成都军区某工兵团15日在都江堰紫平铺水库成功架设4个漕渡门桥,都江堰通往震中汶川映秀镇的水上道路被打通,大型机械和大批部队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抢险成为可能。

        据该团政委伍智勇介绍,漕渡门桥长25.26米、宽6.4米,载重60吨,完全可以运送大型挖掘机械。

    第一次打通汶川对外通信联系

      15日13时55分,中国电信汶川抗震救灾抢险突击队抢通汶川的通信光缆,汶川县城的电信固定电话、小灵通和宽带通信恢复正常。自12日地震发生以来,在与外界中断联系70小时之后,汶川终于打通了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第一次向汶川空投大型装备

        15日20时20分,空军空降兵部队首次向震中映秀镇通过降落伞空投大型装备,为下一步加大对灾区的装备支援力度、开展有效救援创造了条件。(本报记者董强、欧灿整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