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震局值班室见闻
    2008-05-13 新华社稿件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特写:中国地震局值班室见闻

      新华社记者谭浩、杨维汉、隋笑飞

      “可以按时起飞了?有新消息随时报告。”

      “救援队长是谁,什么时候可以到达?设备都正常吗?”

      ……

      时钟已经指向了0点,此刻,中国地震局值班室,依然电话铃声不断,灯火通明。5月12日下午,汶川发生7.8级地震之后,这间办公室就成为全国震情汇报最为集中和繁忙的地点。

      23岁的崔文跃尽管很欢迎记者来访,但由于电话一个接一个,他顾不上和记者详谈,记者对小崔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从下午值班开始,他就忙着信息收集、整理档案、汇总上报,上百份从各地省局、各部委报来的信息让他忙得难有喘息的时间。电话不断,传真一个接着一个,还要不停地把有关情况报送各局办,“脑袋都有点大了。”小崔笑着说。

      值班桌上摆放的一份份《国内灾害地震快报》,反映着不同时段各地的最新震情和救援情况;“地震参数”“震感范围”“应急行动”“灾害情况”……见证着地震人的辛劳。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必须确保24小时值守。”值班室的马明在抱着一摞材料匆匆与记者擦身而过时,指着墙上一幅巨大的值班流程留下一句话:以往我们这里每天会安排2个人值班,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值班人数翻了几倍都不止。

      七八部电话在值班桌上一溜儿摆开;液晶电视、大屏幕电脑随时接收最新信息;“上报情况”“收集社会舆情”“联络协调”“值守应急”……看似简单的值班工作在这里可出不得半点差错。

      “有新情况,马上就必须会商。”13日凌晨1时了,监测预报司和应急救援司的2位同志,疾步如飞地走进值班室,在铺开的地图上手持铅笔,不时翻阅着资料,紧张地研究震情和工作措施,讨论下一步工作安排,他们已经记不清这是地震发生后第几次碰头了。

      这只是地震局里上上下下忙碌身影的一个生动剪影,而更多的人正奔赴灾区。中国地震局派出第一批3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与18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已于12日晚奔赴灾区实施现场应急和紧急救援。

      夜色深沉,又是一个紧张而繁忙的不眠夜。(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