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渤海湾畔,海水温度6.8℃,细细的阴雨挟着4级偏北风给冰冷的海面增添了几分怯人的凉意。没人料到,一场挑战生命极限的战斗即将打响。
11:50,由军区首长带队的卫勤分队考核组抵达210医院。为检验特殊环境下的保障能力,考核组突然改变原定考核科目,由3公里武装越野改为海水训练1小时。伴随任务的下达,是卫勤队员一张张严峻紧张的面孔,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更清楚人体在低温条件下耐受极限:随着体温的下降,呼吸性碱中毒、低温性昏迷、休克……随时都可能发生,他们面临的将是一次极为严峻的生理极限考验。
真正的战斗总是伴随着对极限的挑战。医院常委会简短而坚决:"成立水面巡视组、水下救援组,对队员实施全程保障和实时救援,成立岸上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负责意外情况下的紧急抢救、队员上岸后的紧急体温恢复和后勤保障…"
14:00。海岸上,十几张急救床一字排开,除颤器、气管插管、输液器、急救药品……,救护组进入待命状态;水面,救援组在四艘渔船上严阵以待。
14:28分,随着考核组的一声枪响,只穿泳衣的男女医疗所队员迅即跳入水中。冷!冰冷的海水如无数把锋利的尖刀瞬间刺入队员的皮肤,直彻骨髓,战栗不由自主地传遍全身。不知是谁先喊起了前进的口号声,这前行的号角引领着队员奋力挥臂逆浪前行。
14:38分,10分钟过去了,队员的体温开始下降,刚下水时的应激性呼喊声代替的无声的沉默和无法抑制的颤抖,但全体队员还是奋力的游着。
14:58分,在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的队员们,游泳动作变得机械起来,寒冷占领了他们的全部感觉,不停颤抖的牙齿发出咔咔的响声,体力消耗殆尽的队员站在水中坚持着。"同志们,游起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同志们,加油!加油!""团结就是力量……"激扬的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15:08分,时间过去40分钟。"快!有队员倒下了!"马上后送!在周围四艘负责后送保障的渔船紧急靠拢,几名体质瘦弱的队员先后被拉上渔船,快速送上海岸。"是低温性昏迷!马上进行身体复温,监测生命体征!"。岸上,救护组立即紧张有序展开救治。"太不容易了!今天我算见识了真正的军人!",在海上生活20年的船老大抬完伤员含着眼泪感慨地说,"即便是冬泳的人,下水的时间也就和水温差不多,我最多也只能待20分钟!"。
然而,水中大部分队员还在最后坚持着,又有15分钟过去了,"同志们,再坚持5分钟!",但身体只有1米70,体重只有45公斤的指挥所干事王武却再也无法坚持,眼前一黑,最后一个到了下去。"我想坚持,但最后什么都不知道了",他事后说。
15:28分,规定时间终于到了,胜利度过生命极限的全体队员欢呼着冲上海岸,最后上岸的两名分队指挥员李泽、齐杰利开始清点人数,"参加考核124名,完成预定时间96名!""超过预计要求!"考核组紧张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次体验,我觉着自己平时身体锻炼还不够,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冬泳,一定要达到符合战斗力要求!"中途被抬上岸的手术组护士长胡静波歉意的说。"通过这次考核,让我亲身体会到一个在低温海水中浸泡的伤员首先最需要的是什么?应该怎样救治?"抢救组的护士长初雪梅感慨的说。
19:50分,连夜进行的讲评会显得格外庄严神圣,全体队员整齐的坐在台下。台上,军区宋副司令员的声音激动而洪亮:"同志们,假若在一年前,我还不敢下这个决心组织这项考核,但今天的结果让我看到,你们的训练是有效的,你们以顽强的意志经受住了极限的考验,显示了你们的保障实力,我很感动,我向你们致敬!"
台上是将军庄严的军礼,台下是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