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支线飞机全面进入试制阶段
    2006-06-01 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

          2006年5月31日,国防科工委召开新支线飞机项目由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试制阶段审查会议。会议认为,飞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优化设计等阶段的扎实工作,解决了飞机超重、飞机失速特性、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应急门设置等关键技术问题;飞机总体气动性能、结构和系统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会议同意新支线飞机项目由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试制阶段。它标志着新支线飞机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说明,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工作,在全体参研人员4年多的艰苦努力下,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圆满完成了飞机详细设计阶段的工作任务。
      据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研制新型支线飞机是我国“十五”规划中的重大高科技项目。我国航空工业自创建五十五年来为部队提供了大量航空武器装备,研制过运七、运八、运十等飞机都是军用或专用运输机,还没有自主研制过一个成功的民用飞机机型。新支线飞机项目是经国家批准,由我国航空工业面向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要求研制开发的第一个民用飞机项目,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民用飞机的奠基性项目。
      据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介绍,在ARJ21飞机制中,通过2005年的优化设计和减阻减重攻关,解决了尾吊发动机布局进气道流场畸变问题,高平尾气动布局的深失速问题,飞机阻力偏大及超重和应急出口设计等设计难题,飞机的飞行性能已能满足确定的设计目标要求。ARJ21飞机从研制开始就在数字化设计、发图和数据管理,机翼设计、客舱设计、耐久性设计,发动机、航电系统、标准材料的选用方面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标准,飞机的整体设计达到国际支线飞机先进水平。ARJ21飞机从工程设计全面转向生产制造、试验、试飞和适航符合性验证工作,今年年底要全面完成全机结构部件90%的制造,完成中后机身上部结构组建、机头结构部件80%装配,完成前机身结构装配,完成客户服务支援结构框架建设。 (张涛 陈宁)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