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4年风云气象卫星用户大会(全国风云气象卫星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玉溪召开。本次大会以“风云卫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新技术发展、新模式融合、新产业拓展,为推动气象卫星和空间天气业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6月11日凌晨2时31分24秒,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海洋一号D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成功入轨后,与2018年9月7日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
近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获悉,我国最后一颗(第55颗)北斗组网卫星已于4月4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并计划于6月中旬完成发射。据悉,此次发射任务中的多项重要软件测评工作仍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航天中认公司继续担任,目前各项测评工作均已陆续完成!
3月24日1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5月18日,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深圳中心、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恒基科技有限公司落成庆典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战略合作方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是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商业航天发展和推广卫星应用而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
在福建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一条措施》中,措施数比四年前多了三条。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增项是“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和数字经济军民融合发展”。而在另一边举行的数字中国峰会上,福建省政府也和国家航天局一起,主办了一场卫星应用分论坛,将军民融合作为分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
今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与之相关的卫星产业也再度获得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通信、气象、遥感、导航等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卫星成本不断降低,商业航天获得社会资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加入这个领域。
近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本次大会进一步落实了《北斗卫星导航检测认证2020行动计划》,有助于推动北斗导航产品检测标准体系建设。大会公布了联盟组织架构、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宣读了2018年工作计划,发布了联盟标识和联盟网站,并对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了授牌。
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将实施以长征五号发射、嫦娥四号探月和北斗卫星组网为代表的35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据悉,2018年是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型号任务最繁重、最重要的一年,多项重大专项任务进入研制关键阶段,重大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生产交付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12月7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宏山,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向阳一行赴陕南、关中地区调研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现场指导。局基础测绘管理处、省第四测绘工程院有关人员陪同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既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交通运输部23日表示,我国的北斗系统及北斗系统搭载遇险搜救载荷写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中轨搜救卫星系统框架文件,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系统迈出了第一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介绍,国际搜救卫星系统是由美国、前苏联、法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全球公益性卫星遇险报警系统,为航海、航空和陆地用户提供免费的遇险报警服务。
日前,合众思壮(002383)在京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研讨会暨科学技术指导咨询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科技委6位院士、10位专家和政府机关、行业协会领导,共计56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公司首席科学家沈军主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李志刚总工程师代表行业主管单位致辞。
10月24日,中科院研究员、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表示,现在龙芯已经应用于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中,以及应用于职能机构办公等信息系统中,还走到了国外,首先实现了从基本可用到可用的跨越。胡伟武称,龙芯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国外主流CPU的低端系列产品,正在向中高端迈进。目前已经过了积累期,到了快速发展的时候,相信自己干到第30年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包括CPU、操作系统在内的技术平台,支撑国家的信息产业以及工业信息化发展。
今天,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正在逐步渗透并服务于各行各业。此次年会以“定位,万物互联”为主题,全方位体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世界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现卫星导航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趋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杨长风:通过我们北斗提供的时空连接方式,把万物连接起来。北斗系统只有和其他一些系统融合在一起,共同应用,才能够共同的发展。
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于10月29日在京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凭借其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潘建伟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潘建伟表示,感谢未来大奖的几位捐赠人,因为他们设立了未来大奖,让科学在中国得到了更多的普及和重视。他也对妻子及父母等家人、量子墨子号卫星团队等人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