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基层到军校:一名边防军人的成长之路
    2025-10-31 中国军工网

    初入军营,我和许多新兵一样,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与热血,以为穿上这身迷彩,便离梦想更近了一步。然而,现实很快让我清醒:这身军装,从来不是荣耀的外壳,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意志的磨刀石,是青春与汗水铸就的信仰。

    队列训练伊始,我因动作不规范被单独叫出队伍。站在队列之外,目送战友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那种“掉队”的失落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低头反思:自己体能偏弱、动作迟缓,三公里常常跟不上,既不出众,也不亮眼。军营,讲究的是标准、是速度、是过硬的综合素质,而我,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粗铁,尚未成型。夜深人静时,我常独自坐在床沿,望着墙上那顶迷彩帽出神,心底反复叩问:“我,究竟配不配得上这身军装?”

    正是这无数次的自问,激发了我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我深知,唯有迎头赶上,才能对得起这身戎装。

    我开始主动寻找自己的“短板”。单杠训练,曾是我心里一道难以逾越的“坎”。第一次尝试,我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都无法完成,重重摔在地上,满身尘土。班长话语直接:“别拿‘不行’当借口。”那一刻,我没有辩解,只是默默转身,走向器械场。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次次尝试,拉不上去就借助跳跃,手心磨破了,贴上创可贴继续练。别人休息,我加练;别人入睡,我在操场上奔跑。我清楚自己资质平平,但我更坚信:笨鸟先飞,贵在坚持。只要飞得够早、够久、够执着,终能抵达目的地。

    战术匍匐训练同样是我的弱项。动作慢、速度跟不上,一次训练下来,作训服被铁丝网划破,手肘渗出血迹。卫生员一边为我处理伤口,一边半开玩笑地说:“够拼的啊。”我只是点了点头。所有的苦与累,都在秋末那个傍晚得到了慰藉。训练结束后,班长走到我面前,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平静却有力:“你现在,有个兵的样子了。”这句话不重,却狠狠砸在我的心上——它是对我所有努力的认可,也点燃了我心中更高的目标。

    当比武选拔的通知贴在营区公开栏时,那抹醒目的红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站在公告前,沉思良久。曾经的“我”,从未将“比武”二字与自己联系起来。但这一次,我没有犹豫,主动向排长递交了报名申请。选拔当天,全排集合,我第一个举手。身后传来低声议论,我听见了,但没有回头。我明白,这个机会不是等来的,是训练场上无数汗水换来的资格,是一寸一寸拼搏出来的位置。

    比武训练的强度远超日常。武装奔袭、夜间障碍、极限体能……每一项都在挑战身体的极限,锤炼意志的底线。一次高强度训练后,我的手肘肿得无法抬起,连水壶盖都拧不开。班长递来水,看着我说:“扛不住,可以退出。”我轻轻摇了摇头。不是逞强,而是走到了这一步,我不愿、也不能半途而废。

    最终,我代表连队,站上了“精武—2018”、“边海卫士—2019”等系列比武的赛场。过程艰辛,磨人意志,但我用尽全力,跑出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凭借这份坚持,我为连队赢得了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领奖那天,我在万众瞩目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台下,班长没有说话,只是远远地朝我点了点头。那一刻,内心无比沉静。我懂得,真正的认可,从不喧哗于言语,而深藏于战友坚定的目光之中。

    载誉归队不久,我,于梁硕,被评为“优秀士兵”,并收到了保送军校的通知书。那天夜晚,营区的灯火渐次熄灭,我独自坐在床沿,静静地整理那身陪伴我无数日夜的军装。当手掌拂过肩章时,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身军装,不仅是荣耀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曾以为,经历了比武场的淬炼,已走过最艰难的路。然而,当新的征途在眼前铺开,我才恍然:真正的“深水区”,才刚刚开始。

    军校的生活,是另一片截然不同的战场。知识的压力,有时比体能极限更让人窒息。课堂上,教员提问,我一次次站起,却只能回答“不会”。周围的同学大多来自重点高中,基础扎实、思维敏捷,而我,仿佛又一次成为了“队尾”的落后者。同桌劝我:“别太拼,可以先放缓节奏。”但我深知,体能落后可以靠训练追赶,知识的差距,同样能凭借刻苦来弥补。

    从那时起,课堂上,我坐得最直,听得最认真;自习室里,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题目不会,就追着教员、同学请教;概念不懂,就反复抄写、记忆。并非我天生聪颖,只是我早已习惯了从队尾起步,一步步向前追赶的过程。久而久之,我不再是那个被教员“跳过”的学生,反而被请上讲台讲解例题;同学开始主动借阅我的笔记,相约一起复习备考。某个深夜,当我关掉教室最后一盏灯,走出自习室,仰望军校那片深邃的星空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看,我又追上来了。”

    从“队尾的掉队者”到“比武场上的拼搏者”,从“被叫出队列的新兵”到“课堂上发言的骨干”,这一路的蜕变,非一日之功,而是由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坚持点滴汇聚而成。军营教给我最宝贵的,并非跑得多快、拉了多少,而是一个军人最核心的精神底色:不怕慢,就怕站;不怕落后,就怕放弃。

    军人的价值,从不由其初始位置决定,而是在每一次向着战位无畏靠拢的过程中得以彰显。战场没有配角,强军路上更没有捷径。这身迷彩,早已不只是一套穿在身上的制服,它已融入血液,成为一种信仰。那颗永不服输的心,是用坚持与汗水铸就的军魂。

    我愿做军中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牢牢砌在哪里。无论艰苦与劳累,无论远方与近处,都能顶得上、扛得起、打得赢。因为我深深懂得——真正的荣誉,并非闪耀于奖章高悬的瞬间,而蕴藏在那无声的坚持、那默默攀登顶峰的全过程之中。这是一名中国军人的成长答卷,更是千千万万忠诚卫士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写照。

    署名:于梁硕

    单位:陆军步兵学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