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一体两翼三阶四维”育人体系——浙江探索青少年国防教育新路径的北苑实践
    2025-11-18 中国军工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并特别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青少年国防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全域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69所,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11家、省级国防教育基地115家,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军地协同、特色鲜明的青少年国防教育网络。

    在宏大布局中,义乌市北苑小学立足校本实际,率先探索出“一体两翼三阶四维”育人模式——即以“少年军校”为育人主体,驱动“国防教育学科化、日常教学常态化”双翼融合,贯通“情景引学—任务导学—适兴助学”低中高三阶路径,联动“家校社军”四维资源,走出了一条辨识度高、实效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基层创新之路。

    从“拥军路”走向强军路

    培育血脉交融式国防教育场域

    在义乌市北苑小学,“军味”不是装饰,而是育人基因。走进校园,雷锋雕塑与武器模型映入眼帘;崇军厅、红军广场、解放军长廊等八大国防教育打卡点化为沉浸式课堂;荣誉墙上那一排排身着军装的榜样,都是从这里启程的学子——这正是该校以“少年军校”为主体打造的血脉交融式国防教育生态的缩影。

    这一生态的根系,深扎于脚下这片红色热土。“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柳村会议旧址。作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柳村会议是发动群众拿起‘枪杆子’、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奠基性会议,是中共义乌党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义乌市人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义乌七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历史上涌现了著名的抗金名将宗泽和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义乌兵”。全市“拥军联盟”“崇军医院”遍地开花,“戎奔共富”“老班长”等军创品牌、“义兵向党‘义’起崇军”等社会化优抚项目、“商城老兵”等志愿服务品牌早已融入城市肌理。海军“义乌舰”与家乡心手相连,社会各界与部队每年开展拥军活动150余场。

    “北苑小学恰坐落于以‘拥军’命名的道路上,毗邻拥军公园,周边社区军属家庭众多,崇军氛围浓厚。”北苑小学主要负责人表示,从街巷名称到公共空间,从邻里日常到城市风尚,“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深厚积淀,已化作滋养国防教育的丰沃土壤。

    自2018年分设北苑小学以来,面对义乌百校林立的竞争格局,学校立足禀赋、前瞻布局。2019年,经深入调研,明确提出“以少年军校为载体,打造国防教育办学特色”;2020年11月,在金华军分区及义乌市人武部、教育局、团市委等多方支持下,正式申报成立“少年军校”,2021年完成授牌;2023年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该校主动对接驻地军事机关,并聘请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专职教官,开展队列训练、内务整理等基础课程;邀请省老兵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战斗故事;与“义乌舰”官兵建立互动机制,组织学生登舰参观,近距离感受海军风采;《大山支教》节目先后受邀参加市军地共建十几场文艺晚会演出。

    “国防教育不能囿于校园围墙之内。”学校管理团队深知,真正的育人合力源于军地深度融合、社会协同共育。在双拥沃土与机制保障下,学生得以从“知军、爱军”逐步走向“志在强军”。数年积淀,其“一体两翼三阶四维”青少年国防教育模式在实践中日趋成熟。

    当《狼牙山五壮士》遇上旗语操

    “学科化”与“常态化”双翼齐飞

    驱动“国防教育学科化、日常教学常态化”双翼融合,是北苑小学破解国防教育“一阵风”“表面化”难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对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要求的精准回应。

    “学科化”,即把国防教育从零散活动升级为系统课程,深度嵌入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目标之中,实现“科科有国防、课课有融合”。

    学校组织教师深挖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中的国防元素,开发32节跨学科融合课例,8门课程获评义乌市精品课程。如语文教师结合《狼牙山五壮士》引导学生探讨英雄精神;道德与法治课嵌入国家安全、领土主权知识;艺术课程编创军人子女题材情景剧《我的爸爸在月球》,获省校园艺术节一等奖。

    与此同时,该校严格对标教育部《国防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国防理论、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常识等六大核心国防知识分模块整合,研发校本课程,共编撰十二册国防教育读本。

    “国防教育不是教学的‘附加项’,而是提升课堂深度、激发学习内驱力的‘催化剂’;国防教育也从来不是教育的‘可选项’,而是滋养家国热血、塑造精神筋骨的铸魂育人关键一环。”义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常态化”,则是让国防教育如空气般弥漫于校园生活的每一刻,让每一面墙壁“发声传情”,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感”。

    学校深度融合国防教育特色,借鉴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创新打造“精武小兵”主题大课间活动。活动包含“小兵集结—排兵布阵—征战沙场—养精蓄锐”四大环节,有机融入军体拳、军体操、军旗舞等军事特色元素,将大课间转化为锤炼纪律意识、提升协作能力的生动课堂。该活动获义乌市大课间评比一等奖。

    “这所学校里有射击中心、枪械拆装室等专用场地,走廊墙面变身‘英雄长廊’,大课间操融入旗语与队列训练。这种浸润式环境,使纪律、责任、协作等军人优秀品质悄然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北苑小学国防副校长、体育组军体老师张光元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说,“这种深度融合并未挤占教学时间,反而成为提升育人质量的新动能。”

    严谨的作风迁移到课堂,表现为更高的专注力与执行力;集体荣誉感激发学习热情,推动合作探究走向深入;家国情怀的滋养,则让学生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在这样的育人生态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学业水平持续领跑,被义乌市研修院评为“6A”级学校。在信息技术创新赛中,10人次在全国赛中获奖,30余人次在义乌市竞赛中获奖。体质健康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优秀率同比增长7.2%,优良率增长6.4%。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立足学段特点

    贯通“情景引学—任务导学—适兴助学”三阶路径

    面对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身心特点,该校设计了层次分明、螺旋上升的三阶育人路径。

    低年级“情景引学”,聚焦兴趣启蒙。以军事小游戏、国防小故事、爱国儿歌等趣味内容为主,在《语文园地》“祖国山河”主题中融入边疆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认读生字、诵读儿歌时萌发对祖国疆域的自豪感,播撒朴素的家国情怀种子。将“纪律性”“集体意识”融入班级管理,开展“小小标兵”评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规则的意义。

    中年级“任务导学”,强调习惯养成与素质提升。设立明确的训练任务,在教学中嵌入军姿队列训练,强调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念。基础体能训练融合跳绳、仰卧起坐、俯卧撑等项目,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后续更具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高年级“适兴助学”,注重能力提升与价值内化。学校开发《“精武小兵”铸国防》校本课程,设7个单元、21课时,涵盖枪械拆装、电子射击打靶、军旗舞、内务整理等七大模块。连续四年举办“劳育国防心,比武心飞扬——精武标兵大比武”活动,设立“北小内务兵”“北小侦察兵”等实践岗位,让学生在整理内务、模拟侦察等任务中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责任意识。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堂则结合《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篇目,组织观影、诵读与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练中悟”。

    系列扎实的举措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从教20年的年级组长吴骏老师深有感触,“最显著的转变,是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上课更专注了,集会更有序了,遇到困难也更愿意坚持了。那种源自内心的自律和对集体的认同感,正在悄然生长。”

    在今年以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武器设计为主题的科技艺术节中,607班金鼎晟和同学们用环保材料制作机械狗模型。他说,“学校组织观看了九三阅兵,大家都想做一只机械狗。”

    此前,北苑小学作品《海上航行器——向海图强》《空中飞行器设计》双双斩获义乌市小学美术特色展评一等奖。航模科技竞赛中,2024、2025年参赛人数共计116人次,获奖人数95人,科技团体赛两年均获市一等奖。

    七年来,全校先后有300多名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2021年学校在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获“优秀组织奖”,2024年在义乌市“六一”文艺演出活动中获“优秀参演单位”。舞蹈《蛙~呀》《爽歪歪》《又见藏羚羊》接连斩获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金奖、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一等奖、二等奖。

    联动“家校社军”四维资源

    探路打造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层样本

    “和学生一样,我们家长也感受到了国防教育的魅力。在北苑小学接送孩子,也是很有纪律性的,孩子和家长都讲规则。我们一年级第一次见的时候,很震撼!”608班金新喆的妈妈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早晨上学,车行走南门,进入地下停车场专用通道,学生“3秒下车”,即刻实现人车分离、快速入校;非机动车和步行,走东门按引导入校。晚上放学,各年级分流限定10分钟,两个班级的老师学生合作,分别送学生去南门和东门的家长指定车位或接送点,实现“家长不下车,门口不蜂拥,通道全畅行”。

    此外,学校还按照自愿原则,组建由退役军人家长为主构成的家委会。退役军人家长不仅参与日常管理,还会定期返校分享军旅经历。

    营造良好家校关系的同时,也要融入全社会的力量。学校主动对接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专家团队,共同开发“国防心理”课程模块。例如,在“精武小兵”内务整理竞赛后,心理教师会组织复盘分享会,引导学生表达成功喜悦或失败感受,学习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挑战;在高年级射击打靶课程中,同步嵌入专注力训练与压力管理技巧。问卷测评数据显示,参与国防特色课程的学生在“抗挫折能力”“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创新实践,使国防教育从“外塑形”走向“内铸魂”,引导青少年身心协同发展。

    为确保国防教育内容的适龄性、科学性、系统性,学校集聚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所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及杭州师范大学专家团队智慧力量,迭代升级校本教材。从1.0版侧重军事知识普及,到2.0版融入陈望道故居、诸义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义乌历史,再到3.0版浙江省重点规划课题《悟军史・砺军体・筑军魂——新时代小学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实现内容螺旋上升、目标精准匹配。

    “北苑小学从‘搞活动’到‘建机制’、从‘有特色’到‘成体系’,既确保了国防教育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又赋予了其鲜活的生命力与广泛的覆盖面,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提供了扎实的基层样本。”浙江省军区政工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面向未来,北苑小学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协同合力、涵养家国情怀,持续深化“一体两翼三阶四维”青少年国防教育“北苑实践”,让更多学子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时代使命中锚定人生坐标,让爱国强军的信念内化为学生的志气、骨气与底气,努力为全省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