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访俄看中国未来能源格局
电缆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能源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给所有国家带来影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国际能源需求到2035年增长将超过30%,其中中国、印度和中东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将会超过60%,面对巨大的能源需求,中国将如何解决,风能太阳能还是核电?还是几者共同发展,齐头并进?这是中国必须想清楚的一个问题。
新能源发展是未来趋势
      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发展随着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呈现波动发展的态势。全球能源市场的互动趋于更加紧密,某一地区或市场的波动将会更迅速地传导至世界的其他地方,全球能源新格局正初露端倪。如今,世界能源市场的基本格局是:美国天然气和石油产量的增长,部分国家弃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因素都将对当前国际能源市场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新能源方面,主要是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的发展,欧洲和中国以及日本等地区的变化将构成2020年新能源的重心和新格局。风电和太阳能领域的情况一致,整个市场目前都比较低迷,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目前正处于行业调整期,这一低迷的状态有望在5年内解决,毕竟风光电的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和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救市”,不久前,中国国家能源局就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吉瓦以上的目标,此后有消息称,目前正在讨论将21吉瓦的“十二五”目标调整到40吉瓦。
      而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核电的发展也备受争议和猜测。2011年3月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各核能使用国纷纷暂停核电发展计划,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到2012年10月底,出现了三种结果,放弃核电,减少核电比重,继续拥有或发展核电。选择放弃核电政策的有德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和科威特等国,选择减少核电比重政策的是日本与新一届法国政府,而选择继续拥有或发展核电的国家数量众多,但情况又有所不同。斯洛文尼亚与斯洛伐克均在2011年6月表示不会放弃现有核电站,西班牙、墨西哥、捷克、瑞典也没有表示要放弃核电,而且乌克兰缺油少气,核电提供48%的电力,则很难放弃核电。
      还有一些国家的核电站数量会缓慢增加,但核电比重变化不大。2012年2月与4月,美国分两批批准了四台AP1000核电机组建设,这是1979年以来的首次,为了鼓励该项目,美国能源部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83亿美元的贷款担保,2012年8月,加拿大在时隔25年后首次颁发核电项目现场准备许可证。
      此外,中国、英国、印度、韩国、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俄罗斯、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则决定提高核电比重,这些国家认为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发展核电。而越南、土耳其、阿联酋、沙特、埃及等国家则表示准备加入核电国家行列。
      福岛核泄漏只是提供了契机,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共识,节能减排因而成为能源政治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成本高昂,技术不够成熟,稳定性不足,因而一些国家倾向于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核能。预计未来十年全球核电的重心将在亚洲。
中俄熊抱共同发展核电
      日本由于民意原因,只能暂时放弃发展核电,所以亚洲的核电发展主要看中国。而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中俄两国元首将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
      习近平强调中俄能源合作是全面的、全方位的,中俄经济合作也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双方都考虑和照顾对方的关切和利益,旨在实现互利双赢。中俄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是双方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双方将充分挖掘两国经济的互补优势和发展潜力,共同提高我们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普京回应称,中俄还决定继续在高科技领域密切合作,包括航天信息技术,航空制造业和核能。
      事实上,中俄核能合作由来已久。核能合作不仅是两国能源范畴合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是中俄两国计谋协作伙伴关系深刻成长的主要表现。比如,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就是中俄核能合作历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程,是中俄两国核能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是两国核能合作的一张历史名片。
      福岛的核事件出了以后,这两年核能技术整体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出事早,所以他的核设施安全领先于全球,现在在无人看守设备自动运行时能达到非常安全的程度。它现在整个俄罗斯核设施建设,主要是核电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承诺五六年建成,其他几个强国都做不到。
      俄罗斯的铀矿和核电燃烧必须的这几个原料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能够从原材料到一体化服务、安全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这方面中俄这方面加深进一步合作的话,中国在人才、技术包括在一些海外市场的共同获得上,都有巨大的空间。通过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会谈,多项协议的签署,中俄在核能领域的合作的加强,经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好的学习的机会。这对中国制造企业肯定会有很大好处,像一些建造企业,因为有大型的电场在里面,特别是建造安装企业也增加卓越的空间,在经济方面或者企业发展方面很有好处,随着范围的深入可能会有更多机会。
      到目前为止,中俄核能领域合作处于单向状态,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电厂、设备、技术比较多,这是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客观现实,中国2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来发展很快,自身核电厂的设计能力、建造安装能力以及核电设备制造能力都在大大增强,今后中俄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应该逐步改变单向从俄罗斯进口技术装备的局面,应该是联手起来,把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特别是设备制造方面的优势,以及核电厂建筑安装方面的优势,共同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