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双反启示:以其之道还其之身
电缆网
      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的2012年,对于我国光伏行业可说是难熬的一年。而最关键的是,2012年的美国和欧盟“双反”仅仅是开启了光伏行业难熬的大门;目前来看,光伏业的艰难之路还相当长远。尽管我国光伏业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美国特别是欧盟带来的“双反”负面影响,但显然效果一般。首先国内需求短时间内难以打开;其次光伏产业的转型创新更不可能短时期内完成。
      据悉,2012年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后,我国对美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大大下降。2012年1月份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额近3.9亿美元,在美国采取“双反”政策后,8月份出口额仅为0.85亿美元,下降幅度超过了80%。而欧盟对中国光伏实行“双反”让中国的光伏产业更加举步维艰,2012年全年,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30亿元,相比2011年下降超过40%。
      2012年底,中国的中小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纷纷扛不住压力而停产歇业,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30%的中小企业大幅减产,10%-20%的中小企业小幅减产并艰难经营。由此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中国的光伏产业对海外市场依赖度极高”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而客观地讲,欧盟出于贸易保护考虑,对中国光伏采取“双反”策略多少显得有些逼不得已。首先我们看到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及投资者对欧盟渐丧信心,迫使欧洲央行降息救市,可其结果反使市场更加深陷泥潭。为此,欧盟不得不采取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以增高贸易壁垒。何况,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出口大幅增加——2010年之前,中国98%的光伏产品出口欧美市场,2011年尽管有所降低,但依然保持在90%左右——已对欧盟企业产生严重的威胁。当然,对于中国光伏业的“双反”还有德国大选以此来拉拢企业主选票的政治作秀之嫌。
      如果说前几年欧盟的光伏企业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还存在技术优势的话,可在近年来,通过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在技术上已与欧盟旗鼓相当。况且中国光伏产业有着自己的先天优势——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通过提高规模化生产而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等,都对欧盟光伏企业产生更大的挑战和威胁。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说欧盟此次“双反”对于欧盟只有利而没有害,难免有些片面。事实上,欧盟此次对于中国光伏采取“双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很难说。第一,欧盟采取“双反”对于中欧贸易极为不利,将大大减缓中欧双边贸易增长;第二,随着对中国光伏出口的制约,将造成欧盟光伏企业在短期和中期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第三,在长时期的光伏产品出口过程中,中国光伏企业已与欧洲多晶硅企业、电池材料及设备企业产生相依相存的合作关系,随着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制约,将造成欧洲企业失去来自中国的庞大客户;第四,对中国光伏采取“双反”将造成至少欧盟3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其原因是他们的就业岗位与中国供货需求的太阳能产业紧密相关;第五,因为缺少低价的中国光伏组件,将影响欧洲电站运营商的投资积极性;第六,欧盟的贸易保护或将造成欧企的竞争力进一步衰退,不利于提高欧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本次欧盟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不应该也是不恰当的,采取这种偏激措施的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欧盟站在市场的角度出发,更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尽快全力着手“南欧猪国”的债务与银行危机的解决,进而解围欧债危机,为欧企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还应积极促使欧企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盲目地对中国光伏采取“双反”或其他任何贸易保护政策。最后,目前欧盟深陷欧债危机,亟需中国救市,此关键时刻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尤显愚蠢。
      面对美国及欧盟的“双反”政策,中国商务部等诸多政府机构在调剂失灵的情况下,作为回击也对欧盟和美国采取了多晶硅“双反”政策。2012年10月底,由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共同发起的“双反”申诉已自2012年8月份向中国商务部提交,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本次涉及低价倾销的欧盟多晶硅企业共有11家,其中德国5家,意大利4家,法国和西班牙各1家。
      据悉,仅德国在2012年9月出口至中国的多晶硅总量达16046.795吨,超过2011年欧盟全年的出口总量。从价格上来看,2012年9月德国出口的价格为26.8美元/千克,低于2012年年初35.5美元/千克的价格,已降低22.3%。因此中国对欧盟采取多晶硅实行“双反”并非空穴来风。
      总而言之,不管来自美国还是欧盟,所发起的光伏“双反”调查都是非理智的。“双反”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对一个产业生存链条的完全破坏。比如美国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的厂商相对较少,根本不能满足美国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中国企业受到“双反”调查后,美国的光伏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在欧盟方面,中国的光伏产品中有配件产自欧洲,实行“双反”,欧洲的配件输出受阻,中国的光伏产品无法输入,产业链就会绷断。
      中国光伏经美国和欧盟非理智“双反”冲击后,经营状况不佳,为此,中国的光伏企业产业链应积极将重心从制造转向应用,并将市场重点从国外转向国内;从分布式电站、逆变器、集中式电站、硅片-组件制造环节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开辟市场。
      此外,国务院确立光伏新政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完善支持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五个方面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全面的部署,无疑形成一个组合拳。加上发改委、财政部的表态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具体政策,都让中国光伏企业看到新的曙光。
      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同样的,迎来的希望也有很多。如何有效消除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努力推进自主创新才是中国光伏企业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以此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