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光伏企业主动出击应双反
电缆网
      2012年9月6日,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于当天立案,是中国光伏业历史上最受伤的一天。
      虽然商务部已决定派遣高规格的代表团访欧,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利益,但中国光伏企业已主动展开自救,从积极准备应诉到开发新兴市场,光伏企业的命运与产业的投资格局在这一瞬间面临逆转。
      面对欧盟的“双反”,国内光伏企业缩减产能已不可避免,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退出光伏制造领域,转而投资光伏电站项目,一方面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
      主动应诉
      据了解,在欧盟“双反”调查中,调查机构将向每家曾出口欧盟的中国光伏产品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填写问卷即为应诉。在收到问卷后,欧盟将抽取5~8家企业进行现场核查,被选中的企业即为样本企业,可以获得单独税率。如果有未被抽中的企业认为自身值得更低的税率,可主动应诉向欧盟申请单独税率。其他没有被抽中或主动应诉的企业,则实施样本企业税率的加权平均值。
      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一方通常会选择规模较大的公司进行现场调查。不过,由于选取样本公司的过程中,中国的主管机构也有发言权,因此为了能有获得单独税率的机会,一些非行业龙头光伏企业正在寻求通过政府的帮助来获得单独税率。
      近日,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向江苏省商务厅提交了一份汇报,希望江苏省商务厅和国家商务部帮助公司进入欧盟的样本公司名单,或者在辉伦太阳能主动应诉时敦促欧盟接受公司的主动应诉。
      行业领导者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应诉。“我们也在申请单独税率,我相信很多光伏企业都在这样做,企业都希望掌握主动权。”该公司总裁助理、法务总监陈卓说。
      政策力挺
      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据《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2100万千瓦以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为“十二五”太阳能装机容量留下了上不封顶的口子。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新目标测算,每年新增8GW,因此太阳能市场规模每年将新增800亿元以上,这也将有效刺激太阳能的发展。且随着成本的降低,新增规模可能加大,市场容量也将更为巨大。
      日前,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文称,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以此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及家庭,进一步放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效应。
      而各地方政府也在试图引导内需市场。如浙江由省政府、地方政府、小区居民共同出资,选取嘉兴试水家用光伏系统。如果此次试点运行成功,浙江省希望能将家(商)用太阳能以成熟的商业化模式推广,比如推入大型市场等。
      国家对光伏电站项目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鼓励,拯救中国光伏企业于水深火热之中。
      开拓新兴市场
      除了争取单独税率,许多企业同时也在考虑开发新的市场,以此应对欧盟反倾销的压力。目前,我国大量光伏企业都将新兴经济体和国内市场作为了开发重点。
      英利绿色能源针对开发新型市场的战略调整早已展开。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战略重点则是国内市场。该公司全球品牌总监钱晶介绍说:“2011年公司销售额为70多亿元人民币,海外市场占比80%以上,其中欧洲占到海外市场的绝大多数。但今年第三、四季度,预计公司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销售将平分秋色。”
      当然,国内市场也绝非坦途一片,制约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瓶颈是缺乏成熟商业模式和电网消纳能力不足。此外,在同等的补贴条件下,电网消纳能力强、用电需求大的东部地区却存在光照条件差、土地成本高等问题;用电需求较小的西部地区反而光照资源好,土地成本低。
      据了解,晶科能源已积极开发中国、印度、东南亚、南非等新兴市场。“这样会减小欧洲"双反"对我们的影响,预计新兴市场也将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钱晶说。
      为抢占先机,一些光伏企业还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新兴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硅片、电池片环节对用电安全的要求极高,很多光伏企业转移到新兴国家的是后道的组件工序,不太可能转移硅片、电池片产能。由于欧盟反倾销针对整个产业链,因此只转移后道工序并不能规避反倾销税。光伏企业海外设厂的主要目的在于贴近市场,增强在新兴市场的交货能力和及时性,并以此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