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将重点攻克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技术
    2012-04-27 科技部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1.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制造业正发生着巨大转变,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下一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1)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了技术研发过程创新和产品设计方法与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模式的创新,实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网络化制造和敏捷制造,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2(2)自动化。将完备的感知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与相关机械装备完美结合,构成了高效、高可靠的自动化装备和柔性生产线,将实现自动、柔性和敏捷制造。
      
      3(3)智能化。在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将专家的知识不断融入制造过程以实现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将实现拟人化制造。使制造过程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也将会显著减少制造过程物耗、能耗和排放。
      
      2.国内研究现状与工作基础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工业通信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可靠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数控技术与数字化制造、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攻克了一批长期严重依赖并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核心高端装备,如盾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端加工中心等。建设了一批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长期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技术人才。这为智能制造专项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发展与需求
      
      智能制造技术是未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保障。
      
      1.为迈向“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达国家为扩大市场和技术优势,不断加大对前沿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推出高端智能化产品。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十二五”期间,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制造业技术基础,形成较为完备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其中,智能制造既是实现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高端技术,又是支撑制造业“上水平”的基础性技术。发展智能制造将为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推动和必要保障,这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2.为持续创造就业岗位提供有效工具
      
      我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产业结构必须多样性,必须在发展高端技术的同时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在纺织、机械、轻工、化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力推广智能化技术和装备。
      
      3.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必要保障
      
      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急需要大量高端制造装备,工程机械、冶金、石化、轨道交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大量新型传感技术、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由于制造业的基础性地位、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的高技术、复杂化等特点,智能制造不仅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而且其本身也正在孕育成为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4.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坚实基础
      
      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和资金密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突破核心基础技术和部件,不仅可推动高端装备技术水平,同时也将带动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5.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手段
      
      2009年,国务院确定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为: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实现该目标并解决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应用更节能、更环保的先进装备和智能优化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和产制造过程的节能减排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大,但是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两个重要任务。迫切需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附加值,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升传统制造水平。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新的就业形态。智能制造也将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支撑。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等。
      
      智能制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也不断完善和丰富。一方面,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和必然结果,体现在制造过程可视化、智能人机交互、柔性自动化、自组织与自适应等特征;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体现在可持续制造、高效能制造,并可实现绿色制造。
      
      (一)总体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面向我国国民经济重大需求和国际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坚持“前瞻布局、重点突出、创新跨越,引领产业”的发展思路,研发相关的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关键支撑技术及基础核心部件,形成智能制造的理论体系和系统框架。攻克瓶颈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建立标准体系,为我国制造业的低碳、高效、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通过示范、推广实现产业升级,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抓住高端、突出重点
      
      以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高端装备为突破口,以有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技术和装备作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智能化的高端装备、攻克一批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
      
      2.企业主体、服务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突破瓶颈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化,形成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