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军区某步兵团探索信息化条件下集成训练新模式
    2012-07-11 解放军报

        电磁干扰为何姗姗来迟

        去年秋天,一场多兵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合成训练在沈阳军区某步兵团展开。

        “3号高地左侧地堡群3个、装甲步战车4辆、电磁干扰车2台……”上午8时50分,随着“敌情通报”的下达,该团各兵种分队纷纷投入“战斗”。

        第一轮的火力打击之后,蓝方前沿防御工事被撕开了一个缺口,主攻分队即将发起冲击。

        “无线通信系统遭‘敌’电磁干扰,启用备频重新建立通联!”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各作战单元迅速启动应急通联预案,所有无线通信终端进入静默状态。

        与此同时,指挥所通信保障席的3名技师打开探测装置,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一组组指示灯和数据:“只需锁定蓝方干扰频率和干扰源位置,我们就能跳出他们设下的电磁陷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虽然“敌情通报”已经下达,但蓝方真正的电磁干扰却迟迟不见动静。

        “没有真实的电磁干扰背景,演练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导演组只好下达了暂停的命令。

        “计划好的电磁干扰为何没有按时开始?”通信参谋来到通信连训练场一看,发现训练设备刚刚打开。

        对此,连长解释说,刚刚进行训练讲评时多讲了几句,结果耽搁了几分钟……

        关键要有“一盘棋”思想

        尽管几分钟后训练继续进行,但该团领导却认为,如果不对这种“不守时”的问题进行处理,这种“一个团等一个连”的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训练效益也将无法提高。

        为此,他们决定对通信连长给予全团通报批评。

        因为训练比计划晚了几分钟,就挨了批评,不仅通信连长自己,很多官兵也想不通:这又不是打仗或演习,没必要这么较真。

        连队的训练,连长说了算,只要时间、人员、内容落实就行了,如果连推迟了几分钟都要挨批评,岂不是吹毛求疵……

        面对这些声音,该团领导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以“体系训练,我们该如何合拍”为题组织官兵进行了大讨论。

        “传统的训练,都是各自为战,一年到头也就综合演练时能见一次面。如今信息系统体系训练贯穿训练全程,平时没有集成训练,战时又怎么联合作战?”

        “时间是集成训练关键。如果今天你晚几分钟,明天他慢半拍,训练的步伐就难以合到一块儿……”

        推行集成训练,第一步就是要严明纪律,把训练场当成战场!理不辩不明。通过讨论,大家渐渐地统一了认识:只有树立了“一盘棋”的思想,严格落实训练计划,才能走开集成训练的路子。

        为此,他们根据部队训练需要,研究制订了《关于组织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单元集成训练的意见》,对分队的军事训练进行科学统筹,以“互为对手、互为条件”为原则进行合理调整,从基础训练开始就将全团各分队、各作战单元的训练置于体系训练环境之下,做到“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练”。

        平时训练与战场合拍

        一系列的举措,使训练终于踏上战场节拍,给该团训练场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

        经过团里审核下发的《军事训练周计划》成了分队日常训练的依据,八连连长麻书明说,过去,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专业训练,都是各连搞各连的,互不相干,只要落实了就行,比较粗放。而现在,什么时间训什么内容,精确到了分秒,训练必须跟着计划走! 

        “以前,虽然在营区里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但在训练场上,一年却难得见到几次,现在天天在一个训练场上训练,不仅增进了了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协同意识,演习中配合起来也不再磕磕碰碰了!”步兵三营文书宋占鹏对此深有体会。

        “训练计划虽然规定得细了,要求严了,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弹性。考虑到各单位实际,我们在设置好共同课目的同时,又专门留出了自由支配时间,从而避免了统得过死带来的问题。”营长麻然材说。

        6月中旬,该团一场涵盖多专业和兵种的对抗演练拉开战幕。

        集结地域,一张信息化指挥网在密林中编织而成;指挥方舱内,各席位的指挥员时而敲击键盘,时而轻点鼠标,一份份“敌情”通报、一条条作战命令,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发往各作战单元;战场前沿,攻击分队和保障分队密切配合,时刻与指挥所互通情况……

        “这次演练进行得非常顺利,由于平时落实了集成训练,‘脾气’都摸清了,演习中只需进一步明确分工,就能做到步调一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作训股股长隋国胜兴奋地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