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工突围,深度融合路宽阔
    2017-10-16 解放军报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2017年9月22日,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短短百天之内,这是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同类型会议。会议指出国防科技工业必须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紧紧依靠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深深融入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新动能。展望未来,一条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发展路径已清晰铺就。回顾过去,党的十八大以来,阵阵暖风吹拂下,军工行业在突围奋进中步稳蹄疾。

    欣喜的揭开“面纱”

    飞入寻常百姓家

    9月下旬,秋高气爽,“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五年的傲人成绩单上,离不开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身影。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华龙一号、海洋石油981……如果说这些高精尖装备离普通人还比较远的话,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诸如长安汽车发动机、手机定位导航、车载导航……许多军转民产品已悄悄“飞入”百姓家。人们相信,随着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这份名单还会不断加长。

    回顾现代史,新中国发展之路并不缺乏“军转民”的基因。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后,市场化浪潮下,“军转民”关乎企业生死存亡;新时期新常态,把国防科技工业纳入国民经济体系则关乎国家繁荣富强。有人说,企业转型是自发的“点”,国防科技工业是系统的“面”,“点面结合”肩负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释放动能,则关系铺就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的宏伟坦途。

    一直以来,国防高科技脸上蒙着一层薄纱。今年,军委装备发展部首次集中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国防知识产权信息平台9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揭开“睡美人”的面纱——军工突围,民企进军,“军转民”的窗户日渐敞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军转民”,一项项“高大上”的军用高科技正源源不断转化为“接地气”的民用产品,穿街走巷,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觉的同文共轨

    共说融合“普通话”

    “军转民”的艰辛,常常被一个“转”字带过。

    “‘军转民’要组建技术团队,要把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出来,再经过二次开发,才能走向市场。哪有那么简单?”提起“军转民”的不易,一位地方领导深有体会。

    其中原因在于:我国处于军民二元体制下,军民两大技术处在不同的语言体系,好比一个说“河南话”,一个说“湖南话”,结果就是自话自说、各说各话,导致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低下。要想理顺军转民的途径,需要找到军民都能听懂接受的“普通话”。

    近年来,各方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在中关村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孵化中心,自主研发的“军用技术预见服务平台”令人眼前一亮,其核心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技术分解,抹去军民技术的“身份标签”,从而实现无障碍“交流”。今年上半年,航天科技一院18所“伺服电机、精密传动、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已成功在广东佛山高新区实现产业化应用。验证了转移模式的可行性。目前,这家企业正在对国防知识产权局批准解密的3000余项专利技术进行分析。未来,这些技术将逐步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应急产业等领域的市场需求相结合。

    军方也在迅速跟进。近日,中央军委批准下达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第一批建设任务,这标志着标准化军民融合工作已经全面开展。

    不久的将来,军民之间将越来越多地说上“普通话”,军民行业之间也将说上大家都能懂的“行话”,以一致的“口令”“号角”向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进发。

    主动的收放之间

    合理用好“两只手”

    就在前不久,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国家连续8次印发此目录。这些军用技术曾遇到 “找婆家”的烦恼。

    近期,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在绵阳给出了这样的解答: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资本众扶”,市场可有效推进众多高精尖军工科技项目转移孵化。借助大赛,绵阳初步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军民融合产值占据四川省半壁江山。

    军工项目的转化依赖市场找到“好婆家”,充分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转移孵化。早在2013年,《目录》就对“军转民”的合作方式给出方向指引: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形式。近年来,资本大门逐渐敞开。市场上军民融合类基金迅速成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军用项目受到资本热捧。鲜花掌声的背后,是这些国防科技市场价值的日益显现。

    实践证明,“军转民”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该放手处适当“收手”,需要政府主导时“该出手时就出手”。收放之间,两只手同向协调用力,助力“军转民”落地转化,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为服务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科学的以点带面

    协同登顶产业“珠峰”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主席强调向军民融合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如果说这个点是重大工程项目的话,这个面就是整个国防科技工业。要使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间不可或缺的链条就是产业化融合水平。重大专项工程就像一群登山运动员,他们彼此用绳索连结在一起,一个先上去,然后用绳索相继把其他人“拽”上去,点线面结合,以点促线,以线带面,从而达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新高度。

    北斗导航系统为例,根据计划,明年之前我国将完成18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服务。与天上的繁忙相呼应,神州大地上北斗商用产业化路径日渐明晰。今年9月,新一代北斗芯片正式发布。有专家认为,经过几十年探索,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化日趋成熟,军民融合之路正越走越宽。

    欣喜的是,北斗导航系统并非孤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接连取得突破,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撬动千亿产值,带动定位导航产业蓬勃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上千项航天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不断刷新下潜深度,有望引发民间深海开发热潮……这些重大专项都是率先登顶的“优秀运动员”,它们在产业融合中协同登顶,不断挑战和刷新军民融合的“新珠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