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服务:图谋千亿市场

      2011年末国办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将“检验检测服务”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8个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而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看来,这更是“检验检测服务”首次以一个产业整体被突出标示。

  采访中武津生告诉记者:“《指导意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为检验检测服务进行了定位,确定了这一行业的重要作用。”而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博士谢澄看来,《指导意见》中所明确的行业发展重点则更为诱人:“此次发文所提出的发展检验、检测、检疫、计量、认可技术服务,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测试技术和方法等基础能力研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重点任务,对于检验检测行业下一步的资金重点指向性非常明确”。

  千亿市场可期

  不再同于往日企业自身检验检测的“小玩闹”,记者手中一份由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最新发布的《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显示,2010年我国检验检测产业规模达到650亿元,已经成为居美国之后第二大的市场,“十二五”末期预计将达1300亿元。

  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秘书长肖澜曾表示,检验检测是衡量技术法规和标准是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合格评定程序执行的技术支撑。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建立,权威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得到政府的授权。这些国家的检验检测机构几乎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与其技术法规和标准所确定的技术要求相匹配。检验检测机构专业人员的水平很高,有的还直接负责或参加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审查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带动巨大的新技术浪潮,测试服务业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以美国为例,1989-2001年间,美国的面向研究开发和技术产品的测试服务业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采访中,谢澄表示,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均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检测行业仍实现增长,体现了良好的防御性。而我国的检验测试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差到优,取得了巨大发展。他告诉记者:“国外政府在行业检测发展中,主要着力于支持标准体系的制定、标准技术的研发、大型共性检测仪器和标准物质的研制、基础检测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信息平台的搭建”。

  而当前国内的检验检测行业存在外资、国有检测机构和民营机构等3股力量。跨国检测机构在国际化、资本、品牌、技术与经营上具有明显优势,占据32%的市场份额。民营机构快速发展,占据11%的市场份额。国有检测机构正在经营机制、资本、品牌、服务能力方面不断突破,占据了57%的市场份额。

  多功能平台雏形初现

  谈起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现状,肖澜认为国内检测机构体系经过长期建设,架构可以说较为完善。当前国内检验检测机构按认定部门级别可分为国家级、省市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3个层次。据记者了解,我国政府部门认定的提供分析测试和计量检测机构或中心的检测服务面基本覆盖各个行业与高新技术领域。

  国内检测机构组织的运作方式包括独立机构、多机构组建、会员制协作中心等。近年来,依托强势科研机构建立的公共测试平台的功能比以往传统的检测机构强大,不仅提供检测服务,还可提供共享实验室的代理运作和培训,并具有一定的孵化功能。

  在谢澄看来,依托综合型高校的大型多功能公共测试平台以及由行业权威机构发起组建的行业检测集成服务中心两种新型测试机构值得关注。

  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就属于依托综合性高校的典型代表。“依托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优势资源,不仅拥有超过5000万元的高精尖设备,还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队伍,目前作为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试点单位之一,服务面从校内科研延伸社会,平台实施市场化运作”。谢澄告诉记者,目前这一平台设有专门部门负责代理共享实验室的运作,为企业服务所需的实验辅助人员由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聘任,由分析中心的专家负责技术指导与培训。园内企业使用公共测试平台的费用由孵化器公司收取,公司按照企业的测试需要对分析中心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果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实验需求,还可以为他们培训专业队伍。据估算,目前该平台每年可以提供2000个机时,在生物、医药、环境、冶金、食品、化工、材料、地质等诸多领域提供测试分析服务。

  而第二类服务中心主要由行业内数家权威学术和技术机构发起、联合行业内离散的检测机构、统一规划和有效集合业内优势资源组建的服务中心,可提供面向行业各个环节的检测。记者了解到,于2004年6月挂牌成立的,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等3家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为发起单位的“北京材料测试服务中心”则属这一模式。该中心能够做到对北京地区的分析测试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使各检测单位逐步串珠成链,资源共享,建立北京材料分析测试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快速、灵活、高效地向北京乃至全国提供服务,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北京市分析测试的整体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提高。上海也已由数家权威检测单位共同成立了“上海质谱技术专业服务中心”,为各领域的研发提供质谱检测分析。

  破第三方机构桎梏

  虽然历经多年发展,然而一直以国有检测机构为主的检验检测行业目前仍面临不少困境。其中缺乏综合联合服务平台,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多位专家关注的焦点。

  在肖澜看来,目前国内的行业检测机构分布过于分散,既有大型的综合性的检测机构如上海测试中心,又有很多小型的专业型高校及企业检测中心,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其串联起来,以实现规模服务效应,有效提高检测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效率及水平。

  而检测业信息化程度低,数字化资源稀缺也在记者采访中被多次提及。据调查显示,现有检测机构(站)只有少数拥有网页,而且多为机构与设备仪器介绍,几乎没有数据库。虽然很多检测机构各自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历年测试项目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案,有关服务信息、分析测试方法、仪器检定方法、标准物质资源等数字化资源稀缺,这些智力型检测知识成果无法为社会共享,显然制约了网络环境下的检测发展。

  而且国内现有行业检测机构或平台运营模式过于单一,除了政府拨款外,中介服务费是其主要业务来源。许多专业行业检测机构的服务功能有待拓展,大部分机构目前只是单纯地将现有检测服务实现上网受理,但有关国内外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的信息报道,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布,委托分析研究、咨询服务等功能都有待拓展。有调研发现,国外很多检测机构还承担了部分检测人员培训的功能,定期组织培训班,学习最新的检测技术,掌握新设备等,而这一点在目前的行业检测机构有欠缺。

  在华测检测公司研究院院长朱平看来,在完全市场化第三方检测领域,与国际大型检测机构相比,我国检测机构检测竞争力、设备等硬件条件差距较小,但在管理方面劣势明显,管理信息化手段支撑作用不强。

  为破本土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整体规划缺乏、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等难题,促进检测机构实现管理现代化,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组织研究、制定并发布《我国第三方测试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战略白皮书》,提出适用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发展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规范。对此肖澜介绍道:“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系统主要希望指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检测机构规划、建设、实施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推广实施将引导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整个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降低信息系统建设风险”。

  而北京更是看重检验检测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率先提出探索北京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启动包括智慧检测平台建设工程、社会重大检测需求应急及快速响应支撑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科技专项材料测试支撑工程、首都材料检测高技术服务基地建设工程在内的4大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