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记“神舟”逃逸固体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任全彬
    2009-08-26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人物简介:

     

      任全彬,男,1970年10月生,1994年参加工作,工学博士,研究员,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现任航天四院设计部副主任、设计部科技委主任,负责预先研究与协作开发工作,担任载人航天“神舟”逃逸固体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宇航运载固体大推力发动机总研究师等技术职务。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首届陕西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被评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2008925,当“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漫步苍穹,中华大地一片沸腾的时候,为此付出近十年心血的“神舟”七号逃逸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任全彬感受着由衷的喜悦和幸福。而曾先后荣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以及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更是对他多年辛勤努力的肯定。

     

      作为航天四院院学术技术带头人,院设计部主管技术开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任全彬已经获得了诸多耀眼的荣誉,日前又获得了第二十届“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然而,他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些,他想得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看得更多的是脚下要走的路。晋代大学问家傅玄有一句名言: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在任全彬的心中,这座“高山”,就是党、国家和人民。

     

      勇于攻坚  敢闯敢拼

     

      飞天,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也是指引任全彬走向航天路的坚定信念。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航空发动机专业的时候,任全彬就对国内外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在这一领域有更深的研究,本科毕业后他又选择到航天四院研究生班攻读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三年的潜心钻研,不仅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也培养了他实践动手的能力。1994年刚参加工作不久,他就接到了逃逸固体发动机研制中难度最大的逃逸主发动机装药及总体设计任务。该型号发动机用途特殊、结构复杂,在我国也是首次研制,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义无返顾地肩负起这个重任,不仅为圆梦,也为身后的那座“高山”。

     

      当第一张设计图纸由白图转向蓝图,再由蓝图研制出第一台发动机,看着自己夜以继日计算的一串串数据、绘制的一幅幅图样变成发动机实物,想到自己设计的产品以后将参加“飞天”之旅,任全彬显得无比的激动。然而,第一发地面考核试验失利了。身为设计负责人,任全彬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和同事们一起,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查资料、分析故障、计算论证、评审答辩。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计算方法和绝热结构设计方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了热试车考核,保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进度,也为四院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面对首次成功,任全彬没有沾沾自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注意到自己的设计方案还有一些不尽完美的地方,为了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他深入一线生产车间,虚心向工艺人员请教,解决设计与工艺存在的超差问题。经过和一线工艺人员的交流,他创新地提出将复杂空间曲面对接结构运用在生产工艺上,彻底解决了逃逸主发动机的弯管绝热问题,使产品完全满足了载人航天的高可靠性要求,为航天员的安全又增添了一份保证。

     

      勇于创新  敢担风险 

     

      “不是几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有所作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深知预先研究工作在固体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任全彬和他的同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眼里,一串串枯燥的数字、一页页烦琐的设计图纸,都是为航天员铺就的平安大道,来不得半点闪失。一次,就在逃逸发动机某产品马上要进行发射的时候,靶场气温突然降至零下30℃,这样的低温环境超出了产品的使用温度范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任全彬沉着应对,他不厌其烦,埋头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并组织了多次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他以科技工作者特有的敏锐,提前对发射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周密的预想,并提出了多种可靠、有效的保障措施,终于使发射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从事航天高科技研究工作的10多年里,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是任全彬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的特点。一次,某型号研制任务的总体指标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按照以往的设计方案,几乎无法达到总体设计要求。任全彬经过认真分析,根据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和理论计算,大胆决定该型号装药设计采用新的方案。作为主要负责人,他深知这样做自己将承担怎样的风险:新方案的装药量很大,需要妥善解决药质结构和燃气流动空间等问题,稍有不慎将导致重大失败。但是,为了使产品达到总体要求,他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带领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从药柱的加工到装配直至试验一路跟随,通过认真分析,反复研究论证,虚心请教各方面专家,最终提出了综合技术保障措施,大幅提高了该型号发动机关键考核指标,圆满地完成了研制生产任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全彬对航天事业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使他的专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优秀科技论文十余篇;数次获国防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先后负责了载人飞船逃逸发动机装药及总体设计工作;整个逃逸动力装置的技术工作;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试验;参加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无人飞行试验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行试验;负责逃逸固体发动机总装测试技术保障工作,实现了产品的零缺陷交付,为确保试验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员的救生员。19993月,任全彬代表单位接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勇担重任   敢于探索

     

      多年来,任全彬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致力于固体事业的研究和发展。在任41101室副主任和102室主任期间,任全彬负责研制的反推火箭系列产品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他直接负责的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均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他在任研发中心主任期间,研究室的研究课题在国家“十五中期评估”中取得突出的阶段性成果,优秀率达80%以上。由于在预研和技术创新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任全彬获得了2004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十佳青年”的荣誉称号。

     

      四院承担着“神舟”系列飞船逃逸发动机的研制任务。为了确保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和七号飞船逃逸发动机产品交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四院在技术、行政两条指挥线领导下,在总设计师系统的指挥下,近几年来,对逃逸系统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节点计划和质量管理工作都作了周密安排部署。

     

      设计部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与研究,承担了逃逸固体发动机装药及总体设计任务。为保证按时交付高可靠性产品,任全彬带领设计师们在发动机点火系统中,采取远距离点火装置方案,并要求根据运载火箭的工作环境要求,进行设计适应性更改及适应性试验。为了使产品适应飞行过程中的条件变化,其方案在通过了两级评审后,针对应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安全机构作了大量适应性验证试验。

     

      在安全机构研制生产中,对主发动机和高空逃逸发动机安全机构采用了远距离点火器。模拟发动机飞行的特点,设计研制离心台,在历时半年时间,共进行了5发地面试验,6发离心旋转试验,10多次单项实验,完成了远距离发火装置产品生产,各件的单项验收试验等参试产品均安全可靠完成预定任务,各项指标满足任务书要求,保障了安全机构的按时交付。

     

      随后,任全彬带领四院试验队进入发射基地。他强调,发射任务意义重大,我们要非常谨慎,明确职责,做好充分准备,要对重点部位技术要求要详尽、明确、无歧义,细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要与协作单位密切配合,要严格按工艺文件办,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数据、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实之又实,切实做到“五放心”——技术人员放心;型号两总放心;各院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放心;工程大总体和任务指挥部放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放心。在他的率领下试验队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上下一心、步调一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通过认真细致地工作,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历次飞行任务。

     

      我们可以相信,任全彬是能够不辱使命的!相信,以他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品格,他和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未来的岁月里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李威 蒲德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