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一次警示馆,安全意识、法纪观念就得到一次强化,警醒我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3月8日,成都军区某团二营组织官兵参观团警示馆后,战士雷光霆由衷感慨。
该团为强化官兵安全意识,以全团历史上曾发生的事故和违纪问题为主要内容,辅以安全法规和安全防范常识建成警示馆,成为开展安全教育的大课堂。
自曝“家丑”时刻警醒官兵
走进警示馆,笔者看到馆内用文字和图片还原真实事例,尽管这些事例已经年代久远,但仍然在参观者心中产生强烈震撼。细看之下,事例多数是该团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故或违纪问题,每个事例还配有相关法规知识、安全防范常识、案例剖析和原因、教训。
近年来,该团党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法规制度,狠抓安全防范工作,部队全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在部队全面建设形势和安全防范工作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何自曝“家丑”建警示馆,难道不怕给团队抹黑吗?面对笔者的疑问,该团领导回答,老实说,我们也曾有这样的顾虑,但是党委研究认为越是安全的时候越要抓安全,越是出成绩的时候越要找不足,只有这样才能长久保持部队建设的好形势。
对问题捂着盖着,不如拿到桌面上剖析,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该团建警示馆的事实证明,自曝“家丑”不但没有给部队抺黑,反而真正使昔日教训变为今天财富,为有效防范事故案件提供了借鉴。不仅上级对他们的做法表示肯定,而且基层官兵也普遍反映,还原真实的事例,通过挖掘蕴含其中的教训,利于强化官兵的安全防范意识。
警示馆建在团史馆楼下
笔者在参观时发现,警示馆设在一层,二层、三层则是团史馆。这样设置的结果是,无论谁来参观,也不管是来参观团史馆还是看警示馆,都绕不开位于一层的警示馆。这种自我剖析吸取教训的决心,令前来参观的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同志心生敬意。对全团官兵来说,辉煌的团史和曾经发生的问题,两相对比中既受激励,也不忘教训。
“警示馆的选址当初也曾引起争议。”该团政委沈明军介绍说,先建好的团史馆位于团机关老办公楼的二层和三层,一层一直闲置。在为警示馆选址时,团党委想到了这里。当时,有的同志认为,将警示馆和团史馆建在一起有损团队荣誉和形象,特别是不利于在上级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参观团史馆时,做到“内外有别”。更多的同志认为,再辉煌的过去也不能掩盖曾经的问题,只有全面呈现历史,才能更好激励官兵、警示官兵。
团党委研究认为,用闲置的老办公楼一层建警示馆,既实用又能节约经费,而且相对集中地建团史馆和警示馆便于参观。思想统一后,警示馆落户团史馆楼下。该团炮兵营中士陈梦果对此的感受是:“参观团史馆倍感自豪,看完警示馆又深感痛心,使我深刻认识到有时问题与荣誉只有一步之遥,警示大家为团队荣誉而努力,为避免出现问题而时刻不忘安全。”
安全教育大课堂的效应
2011年1月,警示馆建成后,成为基层连队开展安全教育的大课堂。馆内陈列丰富,还有多媒体影音资料。官兵参观一次,不但能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还能学到许多安全法规知识,因此很受基层欢迎。
据团领导介绍,如今无论是新兵下连、老兵退伍、节假日等时节,还是平时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基层连队都注重依托警示馆开展安全教育。该团
通信连指导员宋新涛告诉笔者:“身边的事例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影响人。以前,连队开展安全教育常常停留于枯燥的书面宣讲,警示馆使安全教育有了固定阵地,提供了鲜活教材。”
为提高教育效果,该团组织官兵围绕警示馆还原的典型事例,举办“事故隐患就在身边”主题演讲比赛,开展“假如当时我在现场怎么办”的讨论,引导官兵吸取教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每年坚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官兵观看警示教育片,围绕典型事例人人自查反省,撰写心得体会。引导官兵剖析典型事例,深刻认识事故案件对部队建设和官兵个人家庭造成的巨大危害,真正做到强化防范意识、查找安全隐患、提高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