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某装甲团文体活动中心,体能教练员丁涛喜上眉梢。
为啥?手里多了件“法宝”,原来“屡教不改”的器械训练痼癖动作被它一一纠正,小丁能不乐吗?
只见他手端小型DV,跑前跑后忙乎着,正在训练的战友成为他镜头里的焦点。
“你看,屈腿训练时,两腿用力不均,腰部松软,达不到训练效果……”这不,战友谢义鹏的痼癖动作被镜头捕捉到。看到慢速回放的DV录像,听着教练员的细致讲解,原本以为训练不错的小谢不得不心服口服。
据悉,团里今年专门挑选曾经从事过专业体育运动的官兵,成立业余教练组。训练设备也实现了一些小改进,从一块秒表、一把软尺、一个口哨等“老三样”,增加了DV、电脑、心率测试仪等几件“宝”。
小小改进折射的是训练观念上的较大变化。周末,坦克九连开始进行雷打不动的5公里训练。“先测试一下大家的安静心率,跑完400米后再测试一次,然后开始正式训练!”两轮测试下来,值班员根据公式换算出每名战士有氧训练的适宜心率值,并据此确定了今天的训练负荷,开始分组训练。连长王晓坤解释道,运动就像吃饭,胃口不同,饭量各异。只有根据个人体能差异和体能恢复规律,搭配相应的“运动套餐”,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等现象。
今年以来,该团积极添置辅助器材,推广科学施训方法,保持与过去相同的训练时间却使训练效果有明显提升。作训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半年考核中,全团官兵体能合格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