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密集的航天发射中,士兵的舞台有多大?今天,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看到欣喜一幕——15个末端指挥岗位士官挑起大梁,25名高素质士官走上科技干部岗位,在备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独当一面,成为共和国航天发射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四级军士长何建军是其中的佼佼者。身为载人航天发射场气源专业指挥员,他主要负责生产和提供航天用氧,保障航天飞行产品顺利升空。
“各号注意,检测设备状态!”“进行混气操作!”见到何建军时,他正在组织神舟九号发射任务供气设备检查,自信的双眼紧盯设备,左臂上红色“指挥”袖标格外醒目。
谈及成长经历,入伍前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一脸自豪:“从抄写参数、拆装设备起步,到现在组织指挥、技术抓总,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有作为的舞台。”
何建军的确有自豪的“资本”:由他牵头生产的航天用氧纯度达到99.5%,航天用氮纯度达到99.999%;给航天员提供的高纯度氧氮混合气体,纯净指标远远超过医学标准;参与研制、装配、调试的“增压混气气源车”,在国内独一无二……难怪发测站站长郭忠来这样评价他:“他是气源专业的‘顶梁柱’,能力素质不亚于科技干部!”
在发射场,像何建军这样的士官“顶梁柱”还有许多。以高技术密集的火箭测试系统为例,此前,火箭动力、控制、遥测等专业的15个末端指挥岗位均由科技干部负责,如今全部改由士官担纲。
发射架上,热浪滚滚;防护服内,闷热难耐。堵漏、换件、组装……燃料加注技师、三级军士长刘华兵的动作有条不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有‘降魔专家’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战友这样评价他。
上士陈泽鹏是“火箭大脑”箭载计算机单元的测试指挥员,对于自己的发展前途,他颇具信心:“既然走上干部岗位,就要向干部看齐,甚至超过干部!”
“让更多的优秀士官取代干部、超越干部,是我们适应常态化、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的一项举措。”站长郭忠来介绍,近年来航天发射任务交叉并行,科技干部短缺凸显,把优秀士官充实到专业技术干部岗位,有力促进了航天发射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