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造船业亟待由大转强
    江苏经济报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江苏省造船完工量99艘5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82.4%,约占全国份额的30%,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第一大省。然而,记者从昨日在宁闭幕的2010年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上了解到,我省船舶制造业“大而不强”,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是船企面临的首要命题。

        “我们公司现拥有国内最宽的船坞,可同时造50万吨的船。”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是第二家海外上市的中国民营造船企业,该公司的杨立峰告诉记者,企业在取得显赫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众多问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大大提高了造船成本。另外,由于造船时间跨度长,汇率的风险不可避免。”

        “船舶工业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船厂实在太多了。”参展的部分船舶制造商私下告诉记者,船舶产业是以销定产,有了合同才造船。然而前几年船舶行业异常火爆,大量资本涌入,使得全省船企数量大幅攀升,远超千家,从而出现了以产定销现象。大批船只积压卖不出,不少造船企业处境艰难。

        “更糟糕的是,不少厂家是在为他人打工,核心技术大多由国外企业掌控,船体主要铸件和设备也依赖进口,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些组件组装起来。”对于“船壳企业”的说法,杨立峰很无奈。江苏奕淳武家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助理陈秋凤对此也表示认同:“我们造船主要是根据船东要求。他们一般都会要求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和关键产品,然后由我们来完成制造。在自主创新研发方面确实显得较弱。”

          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像掌握了海上行船的舵和桨,怎样走、走多远全赖于此。“中国现在处于宏观经济转型期,日趋注重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的突破。船舶工业作为龙头产业之一,如何做大做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美国JLG有限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唐丞宇直言,现下中国船舶工业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他建议省内企业从国外引进一部分先进技术及理念并实现本土化,从而解决纯进口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也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品牌和技术的开发,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事实上,省内诸多有实力的船企不仅深谙此道,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创新。南通中远川崎船舶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船舶制造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载重吨。公司从川崎重工引进了先进的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采用先行舾装、涂装和分段总组工艺,有效提高了作业安全性、船舶质量和工作效率。

        “这艘全长327米、面积接近3个标准足球场大的30万吨级矿砂船,就是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船型,它在开发新型船艏、首创永久性检验通道、采用新型外摆机械装置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现在已经成为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产品。”中远川崎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中远川崎,江苏新世纪造船厂同样也在数字化造船和绿色造船上有所突破,其在设计、生产、管理中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业已初步形成了年产12—18艘 30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的规模。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