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对接岗位 科研直通战场
    2010-01-15 解放军报

        本报讯 记者钱晓虎、特约通讯员冯志报道:某新型战机还未列装部队,学院编写的新装备教材已提前送到部队;近400项科研课题,95%的立项来源于部队需求,99%的成果推广应用于部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在教育转型中,着眼“办部队满意院校,育打赢需要人才,出作战顶用成果”的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课堂对接岗位、科研直通战场,一跃成为海军航空装备战斗力“孵化基地”。

        转型之初,该院从顶层设计入手,围绕教学内容改革、教员队伍建设等5项工程,先后派出20多批次人员对部队和院校进行调研,不断优化、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面向岗位施教,贴近部队组训”的任职教育教学体系。为确保学员毕业就能上岗,该院连续3年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员深入一线部队,及时掌握新装备改装、训练情况;根据学员毕业后的岗位需要,实施分机型、小班化教学,只要部队接装换装,即可同步进行改装教学。去年7月,该院主动邀请海军、舰队和各航空兵师的装备部门领导,对分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进行考核。

        该院还坚持“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保障”的思路,每年向部队派出调研、维修、培训力量千余人次,开通24小时远程技术服务热线,设立机务保障“110”分队,围绕部队急需提供技术保障,展开技术攻关。近年来,该院完成的科研成果有9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创造了多项海军航空兵装备维修战线上的“第一”。

        分院院长赵经成告诉记者,经过长期合作,上级机关及基层部队主动与分院联系,提供科研课题,分院逐步成为海军航空兵部队领导机关的决策咨询基地、海军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海军航空装备保障研究中心、新装备培训中心、航空科技信息中心,为海军航空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