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聚焦服务备战打仗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纪实
    2018-11-23 福州市铜盘路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肖芳菲

    驱车行驶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处处能感受到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变化:环岛路沿线在多处专门为驻军开设“绿色通道”;岛内所有公路场站、服务区都预留部队装备停靠、补给位置;高速收费站口开设保障部队重装备通行的快速通道……

    福建,改革开放的前沿,军民相依的热土。近年来,福建省在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实践中,注重算好战斗力建设这笔“大账”,探索出一条服务打赢、聚焦胜战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福建模式”。

    立足长远,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需求——

    “算好国防账,工程再开工”

    厦门市成功大道一处风景迤逦的街心公园里,一块矗立的石碑引人注目:“不争公园”。这个以老子思想为主题的社区公园,背后还有着这样一个 “不争”的故事:2010年,厦门建设城市快速公交通道时,按规划要切掉部队营区一角。考虑到军事设施安全,市财政改建了隧道,满足了国防需求。

    福建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杰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前几年,某地为确保驻军装备通行,需要改造铁路隧道等基础设施,几个方案算来算去,既费人力财力、保障能力提升又不明显。“因此,短期看,兼顾国防需求经济成本可能更高,但若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可避免今后重复建设,其实是算好了‘长远账’。”林杰意味深长地说。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福建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该省军地领导意识到:国防建设必须同步提速,跑出与经济发展同等的“加速度”。为此,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福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定》《福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纲要》,细化确定了10个方面43项具体工作,将国防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范畴、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评。

    算好国防账,工程再开工。该省将军事需求量化具体化,加大战场设施和动员保障能力建设,引导军民融合立起标准,为战服务。在交通设施方面,各泊位、滚装码头、公路普遍满足军事需求,形成“两纵五横”铁路主骨架和“三纵六橫”公路网,实现“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有效解决了以往的“入闽难”问题。

    据了解,某旅在兴建综合训练基地时,征地遇到了难题。为解决矛盾,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征地2051亩、安排资金5000万元,帮助部队修建集作战、指挥、训练于一体的多功能训练基地;厦门市近年新建公路、码头时,所有工程项目均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要求设计改造,仅此就多投入资金10多亿元;平潭综合实验区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为避免驻岛部队营区进出口被市场堵塞,周围高楼林立影响军事安全,专门出台军事设施保护措施,会同驻军把军事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整体规划之中,并要求每项重大工程建设都要征求军事机关意见。

    经济布局调整,国防布局完善。近年来,福建省各高速客运滚装码头投入使用数年来,不仅经济效益明显,还能满足部队训练演练需要,有效保障部队海上机动。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融合同样让军地双方受益。近3年,该省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

    创新引领,特色产业精准对接部队需求——

    “让地方优势充分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

    10月中旬,驻闽某船运大队在实施夜间登陆战斗时,突遇海上巨浪。借助特种强光探照灯,参演船只精准识别障碍物,顺利通行。该大队领导高兴地说:“这个探照灯是我们不灭的‘千里眼’!”

    这款集远程照明、智能操控变光和聚焦、防腐抗锈能力强等特点于一体的特种强光探照灯,由福建宏大集团旗下某智能科技公司研发。产品问世前,该公司20余名工作人员广泛对接部队战斗力需求,多次召开“诸葛会”。据集团董事长王星钿介绍,近年来,他们找准部队需求点,不断推进产品更新换代,目前自主研发的船用特种强光探照灯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投入多支海警部队和船运大队上使用。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找准部队需求点和地方优势点,实现强强联合、以强补弱。” 据林杰介绍,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上,福建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不少企业参与“军转民”“民参军”的热情很高。为促进产业对接,该省出台《关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八条措施”》,省级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民参军”和“军转民”、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产业集聚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并定期召开对接会、推介会等,让特色产业精准对接部队战斗力建设需求。

    据悉,目前,11家军工央企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均在该省进行项目投资、签署合作协议或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对接项目累计172项,总投资1616.6亿元。前不久,在福建省军民两用技术项目成果对接会上,共推介150余项军民融合企业产品、70余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和军队科研院所近4000项解密国防专利,签约16个项目,投资规模20余亿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个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闪烁及激光晶体生产线”成功落地福建长汀。

    “以前没想过能做军品,是军民融合发展的红利给我们带来了实惠。”福建祥鑫集团原本只是一家铝制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如今产品已投入到交通、航天航空、国防等重要领域使用。董事长黄铁明介绍,该公司在各级政策的扶持下,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创新研发的产品受到各界好评。

    目前,该省初步形成了武器装备及配套、后勤保障装备、军事训练装备3个特色产业体系,涉军装备企事业单位170家,进入军队后勤保障供应商库的企业近200家。“与民企合作,实现了先进技术的嫁接。”驻厦门某部领导使用了某企业经过升级制造的新型越野炊事车后赞不绝口:“一小时内便能供应300人的餐食,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

    整合资源,构建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

    “找准新质战斗力生成空间的契合点”

    “只需轻点鼠标,智能设备就可自动搬运炮弹。”在驻闽某部,记者看到,一台台智能化搬运设备正有序地搬运炮弹,在操作间内,操作手面对电脑屏幕,就可实时操控设备并了解搬运进度。

    研发该设备的福建龙合智能装备制造公司董事长杨静告诉记者,该企业长期探索人工智能设备制造,研发产品涉及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物流智能搬运系统等。在一次产品展示会上,有军方代表提出,能否根据现有技术改良出一款搬运炮弹的智能化设备?为此,他们与军方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技术嫁接的方式成功改良产品,从而研发出适合军方使用的弹药智能搬运设备。如今,该设备已在一些部队试用,不仅有效节约了装卸人力、提升了装卸效率,且确保人员更加安全。

    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仅是该省构建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的一个缩影。在北斗卫星运用方面,福建也始终在探索。记者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采访时了解到,该厅联合军方合力建设的军民两用海洋渔业应用服务平台,不仅可供军方使用,还满足了渔船安全生产作业需求。“福建省海域面积大,军民船舶活动频繁。”该厅海洋经济处处长刘春荣表示,为带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智能定位服务在该省海洋渔业、防灾减灾以及平战结合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市场化应用,该厅联合军方合力建设军民两用海洋渔业应用服务平台,打造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国家示范工程,满足了海洋防灾救灾、海洋权益维护及国防建设的需求。

    “新兴领域将成为未来战争胜负新的角斗场,也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新空间。”福建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今年,该省出台《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平台、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意见还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多年来,该省把“数字福建”作为战略工程持续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直部门数据中心和信息中心整合工作,建成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搭乘“数字福建”发展的东风,该省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纳入“数字福建”整体规划,建成纵贯省市县乡四级、横联国动委各办的信息基础网络。

    为促进“数字福建”从地上向空中拓展,从陆上向海上拓展,该省再次迈开了新的步伐。福建省政府和国家航天局联合制定《卫星应用助力“数字福建”创新发展总体方案》,重点推进建设海丝空间信息港、实施5个“卫星 +”示范应用工程、打造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着力构筑立体化、三位一体的战略信息保障体系,努力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格局。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