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龙”无人机背后的军民融合故事
    2018-08-09 航空工业

    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揭秘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无人机坚持“军民融合”战略,利用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铸造战鹰精准发现识别目标的千里眼。

    中国航空工业结合当今无人机发展应用趋势,以市场需求牵引自主研制的一款中空、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化多用途无人机。“翼龙”Ⅱ无人机经多种靶试场景验证,命中率达到100%,首次成功实现国内无人机“一站控双机”科目,并针对固定、移动目标,一架次连续发射5枚不同类型导弹,创造了“五发五中”的中国无人机靶试新纪录。

    “翼龙”无人机是我国第一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航空工业第一型出口高端军贸市场的无人机,同时也创下了中国无人机军贸史上的第一大订单。投入市场八年,“翼龙”系列无人机已成功装备多个用户,历经各种严苛环境考验,实现了常态化使用和实战应用,其表现超出用户预想,在多个国家赢得良好声誉,已成为“中国智造”的典型代表,树立了“中国翼龙”的海内外品牌声誉。

    在空中,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也能为空中的战鹰铸造精准发现识别目标的千里眼。在国产“翼龙”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上,就有这样来自民间的“千里眼”。

    央视记者 李厦:在我身旁的就是由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翼龙’Ⅱ察打一体无人机。作为一款大型无人机,它一次性可以飞行超过30个小时,凭借着优异的性能,‘翼龙’Ⅱ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而这样一款优秀的外贸产品,它的零部件超过50%出自民营企业。比如我手上这个小黑盒子,它叫视频信号控制器,有了它,就能让无人机更加快速精准地对目标进行发现和处置。

    这个小黑盒子通过处理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号,就能对目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预判。这样的核心设备,就出自一家民营企业之手。

    杨洪强所带领的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视频监控领域的技术研究,这正好能够满足“翼龙”Ⅱ无人机所需要的功能,于是杨洪强顺利拿下“翼龙”Ⅱ的订单。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民营电子技术公司负责人 杨洪强:它的质量控制过程是非常严苛的。我们有些时候质量控制不好,于是呢我们公司有大量的技术支持人员,就是这个点坏了,然后去处理,那个点坏了去处理。这个会消耗掉我们很多的人力物力。

    这家民营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在许多民企当中都出现过。相比于一般的民用产品,军工产品对于工作的流程、质量把控等要求极为苛刻,而正是这种苛刻,倒逼着参与到军工项目里来的民营企业自身进行改革和创新。

    某电子技术公司负责人 杨洪强:我们整个的质量管控水平起来了,它出故障率就很小了,这块会让我们提升很多,省掉我们的很多开销。”

    “翼龙”Ⅱ无人机首飞成功刚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已拿到的国际订单已超过了一百架。在参与生产企业中,一级配套商50%都是民营企业。技术扶持、资源共享,让民企融入高端制造的同时,也让这样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航空工业成都所“翼龙”无人机现场总指挥 李永光:军民融合对于快速生产的响应服务上面,表现得很优秀。通过军民融合的模式,发挥航空产业链的整个链的作用。专家指出,未来在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中,应从顶层设计就强化军民协同,在基础研究阶段共同投入,防止重复立项造成资源浪费,实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的融合效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