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 重宽亦重“深”
解放军报

当坐上飞机,冲上云霄时,我们常常会联想起美国波音公司。虽然我们记住的大多是它的客机,但实际上,这个走过百年风雨的企业,也制造生产出一型型赫赫有名的战机。诸如,冷战时期著名的B-47轰炸机,又或者是有“猛禽”之称的F-18“大黄蜂”战斗机。

创业之初,波音公司制造的飞机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一战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德国宣战,波音抓住这一商机,拿到了50架水上飞机的订单,由此站稳了脚跟。

波音公司逐渐进入世界视野,更多的是在二战期间。当战火的硝烟在世界60多个国家弥漫时,从空中俯瞰美国西雅图的工厂,外表异常平静,内部却热火朝天,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6架飞机下线。

为法国制造过舰载机,为英国制造过鱼雷飞机,还为加拿大制造过两栖飞机,这家企业已成为美国军工制造行业的重要力量。

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危机往往如影随形。波音公司也不例外,最艰难的时候,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曾有近两年没有拿到订单,公司裁员超过一半。

十年“爬坡”后,波音公司尝试走出一条军民两用的道路,真正让他们重新焕发生机。生产民用客机,改装军用飞机,适应了一个时代的需要。

踏着“空权论”的时代鼓点,波音公司为美军的空中力量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战机。遇过商业化航空的浪潮,波音公司抓住千载良机,从世界上首款投入商业运营的喷气民航飞机727到“梦幻客机”787等系列型号,牢牢抢占世界喷气式客机的“头把交椅”。

当我们坐在波音客机上日行千里时,不曾想到,号称“幽灵”的B-2隐形轰炸机、外形科幻的“科曼奇”直升机,甚至基于悍马战车为机动平台的“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也是波音公司的“作品”。

业界有句行话: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的确,不怕涉及市场领域多,就怕凡事做不到极致。因此,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波音公司采用两驾马车并驱发力,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既有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集团,在军事前沿技术上充当“领跑者”,又有波音民用飞机集团,牢牢掌握民用客机这块大市场。

无论市场多么低迷,抑或遭遇怎样的寒冬,波音公司一直是个“不倒翁”。秘密没有多么神奇,他们从不放弃军民两用技术,既服务于军队建设需要,又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军民融合中相得益彰。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军工企业每一步“棋”都要下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棋局”中,很多时候落一子而全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