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湖高新区:军民融合结硕果 创新驱动谱新篇
    2017-11-07 芜湖日报

    军民融合结硕果 创新驱动谱新篇

    多年来,“神舟”系列、“天宫”系列等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一次次举世瞩目的发射升空中,芜湖企业功不可没:在“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中,宇航员用的“黑板”就是华东光电配套研制的宇航显示平台;从“神五”到“神九”再到“嫦娥一号”、“天宫一号”,所使用的电缆都来自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的一道缩影。自2012年获批工信部全国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示范基地以来,高新区瞄准电子信息、检测检验平台、航空设备制造、特种电缆等重点领域,壮大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谱写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创新引领 “芜湖智造”再升级

    芜湖素有“创新之城”美誉。高新区始终坚持在提升自主创新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创新为引擎,激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华东光电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赛宝研究院为龙头的检测检验公共服务平台、以航飞科技为龙头的航空设备制造及大型装备基础件产业、以航天电缆厂为龙头的特种电缆产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企业产品配套涉及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核工业等领域,与1300余家军工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配套关系,是国内数个尖端武器装备系统唯一有能力配套特种电缆的厂家。”在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总工程师赵明哲自豪地告诉记者,企业每年拿出5%的产值投入技术研发,目前专利拥有量占全省电线电缆企业专利拥有总量的一半。

    华东光电的“智造”能力同样令人惊叹。该所共承担国家重点科研攻关任务、国家火炬计划任务、国家863计划任务、国家重大工业试验任务及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任务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00多项,为10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装备配套了大量高新技术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种科技奖励近百项。

    在高新区,这些军民融合企业研发方向不同、生产产品不同,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以创新不断引领“智造”升级,研发生产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产品,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着力量。

    精心谋划 军民融合绘新图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质量体系从过去突出性能功能逐渐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全寿命周期、全系统和全质量特性转变。”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高新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速发展,努力把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技术研发、产业配套、装备制造、公共服务配套共同支撑的全国示范基地。

    政策的因势利导之下,一批军民融合项目加快向高新区集聚。“公司将总部从南京迁到了芜湖。”在安徽天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程忆宁介绍,公司在高新区投资10.5亿元兴建电子科技军民融合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军民两用微波、毫米波部件的产品生产线和国家级微波重点实验室。今年初,中科迪高微波系统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计划投资“3毫米芯片、模块以及检测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主要用于飞机、机场跑道异物检测以及飞机成像、防撞雷达等军品、民品。

    在高新区各龙头企业,砥砺前行的脚步同样不曾停歇。在华东光电,投资15.8亿元建设的高端光电器件/装备制造军民融合项目进展顺利,将形成年产1000套综合航电系统与关键部件以及100套智能检测设备的生产能力;在中航华东光电,投资15亿元的新型电光交互显示产业军民融合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建成后将逐步打造我国军民两用新型电光交互显示产业的集聚地;在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研发生产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全部达产后形成年产20台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的生产能力……

    扬帆奋起正当时。在弋江区的“十三五”规划中,军民融合产业的新图景已经绘就: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促进军民结合、双向互转,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当前,高新区正撸起袖子,努力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